三胎政策的消息自发布以来,不但引起了国内的热议,还吸引了许多西方媒体的关注。
毕竟,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育观念的改变,大众的想法由“多生”转向了“优生”,不再一味追求数量,这是全世界所有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的人口趋势。许多发达国家,比如日本、韩国、德国、美国等国也在遭受着新生人口减少的问题,寻找有效的破局之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期待。
为了亲身感受三胎政策给中国民众带来了哪些变化,日前,德国电视二台的2名记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的乐融儿童之家四季青校区,对乐融儿童之家的CEO郭曼妮女士(Julie)进行了一场专访,深入探讨了三胎政策对托育行业的影响以及新生儿家长群体的反馈。
也许大家不太了解德国电视二台(ZDF),这是一家覆盖德国全国播出的公共电视台,也是欧洲最大的电视台之一,规模仅次于BBC。他们制作的节目,常年位居德国收视率第一名,在德国的地位就相当于中国的“中央电视台”。之所以采访乐融,是因为他们从网上了解到乐融是中国最早从事早教托育一体化的机构,兼具口碑与实力,多年来一直奋斗在“托育一线”,对于政策落地所带来的变化具有相当的发言权。
下面,咱们一起来回顾下这场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碰撞和交流。
开放三胎政策,制定配套措施
是否真能提高中国的生育率
如题,这是德国记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如果你了解德国,就会明白德国记者因何会如此“急切”地验证三胎政策是否有效。
德国是欧洲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德国人口约为8180万,其中只有不到七分之一的人口年龄小于15岁,该比例为欧洲最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政府频频“出招”,比如降低移民门槛,吸纳国外的劳动力进入;发放津贴补助,降低生养成本;制定《职业妈妈保护法案》,保证女性的权益和福利……但即便如此,生育率依旧日渐低迷,收效甚微。
相比于德国移民和补助的政策思路,中国的三胎政策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如何避免生孩子造成生活水平下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和《“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这样一来,就能消除民众的生育顾虑,女性生产之后也能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回归职场。
不得不说,托育俨然已“冲锋”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线战场”。这或许也是德国记者选择到中国早教托育行业的领军品牌——乐融儿童之家进行采访的重要原因。
而面对德国记者的提问,Julie也对三胎政策表示出了极大的信心。
她提出了2点看法:
1.中国政策的政策力度很大,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可以充分释放适龄夫妻的生育欲望;
2.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基因里还烙印着“多子多福”、“天伦之乐”等观念,如果生养不会降低民众的生活水平,那么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愿意生育的。
所以,只要政策到位,中国的生育率一定能提升。
高昂的教育成本限制了生养
像乐融这样的机构会不会加重家长的负担
一提起“教育成本”,大家普遍的第一印象就是钱。
但是实际上,“教育成本”分为两种,一种是经济上的成本,另一种是时间和精力上的成本。
经济上的教育成本,一般集中在K12阶段,即小学、初中和高中;而0-3岁儿童,由于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成本。
Julie表示,0-3岁儿童的家长正处于拼事业的黄金时期,一旦忙起来就没时间照管孩子,让老人帮忙带孩子又不放心,这是很多婴幼儿家长最苦恼的问题。而像乐融这样的早教托育机构,给孩子们提供专业的照护和养育,恰好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解放家长的时间。
而且,政府出台的系列政策中,明确表示要管控学科类课外培训,鼓励早教托育,这更能说明像乐融这样的早教托育机构能对生育起到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
走访了解,深入参观
德国记者感叹乐融“不一般”
在Julie的陪同下,两位德国记者对校区环境,教具设施、课堂情境都进行了细致的观摩和了解。
他们说,乐融的校区,就像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对此,Julie表示,乐融的品牌叫“乐融儿童之家”,就是要把校区打造成孩子的第二个家。2012年乐融创建之初,就致力于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国际化成长乐园,校区里的房屋设备、教具设施,都是Julie专门飞到纽约堡玩具展,经过多方比对定制的,从选材到细节,都充分考虑到了0-3岁婴幼儿的生活成长需求。
童话是虚幻的、不存在的,但是Julie希望能尽其所能,带领团队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现实中的童话世界,保护孩子们的童心,这样才能不负“儿童之家”之名。
在亲身体会过乐融的美德教育课后,两位德国记者还发现了几个问题:
①乐融号称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但是课堂上为什么要让家长陪着孩子学习?
②为什么乐融的课堂上,老师们要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与孩子互动?孩子接受得了吗?
③乐融的家长气质谈吐不俗,能无障碍用英文交流,莫非都是学术精英?
针对这些问题,Julie一一予以解答。
首先是亲子共学这一点,Julie认为,好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单向提升,而是共同成长。乐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在教育家长,只有家长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懂得育儿之法,孩子在未来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关于双语教学,Julie表示,0-3岁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给予双语教育,可以有效激发孩子的语言潜能,还能促进孩子的智力与思维发展。而且,乐融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胜任力的孩子,只有掌握好语言这一基本的交流工具,孩子们才能更顺利地登上国际舞台,解决全球问题。
至于家长素养的疑问,Julie解释说,乐融四季青校区的孩子大多来自高知家庭,家长们大多是公务员、高校老师、企事业单位的高管,他们有意愿也更有能力为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Julie特别指出,中国这些年高速发展,经济腾飞,整体国民素质都在提升,无论哪个行业、哪个区域、哪个阶层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为此,两位记者不禁为中国新生代家长的综合素养而感叹,也对中国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行动表示深度认同。
采访结束后,两位德国记者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而他们所赞叹的不仅仅是“不一般”的乐融儿童之家,更多的是赞叹乐融等早教托育机构背后早已“今时不同往日”的中国。
结语:
言语之间谈教育,言语之外是自信。
面对德国记者的“灵魂拷问”,Julie时刻展现着大国教育者的自信与匠心,生动展示了中国教育的巨大变化和蓬勃生机;
而通过与Julie的交流与沟通,两位德国记者也深深意识到,有乐融这样专业的早教托育机构,势必能为中国三胎政策的落地提供极大助力。
此番能够作为中国早教托育机构的代表,被西方媒体关注报道,乐融既感荣幸,亦觉鞭策,相信他们未来一定会继续努力,践行初心,深耕教育,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世界的进步发展不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