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成:联合银行开设“绿色通道”,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来源: 东方网
2021-08-06 13: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实体经济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尤其自疫情之后,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相关政策中,多次强调“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央工作部署,推出了延期还本付息、加大信贷支持、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提高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权重等多项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一、房抵经营贷助力小微融资

从多年来的小微企业融资实践经验来看,纯线上和纯信用贷款难以完全控制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贷款额度也难以满足小微企业需求。于是,房抵经营贷逐渐成为更多小微企业主的优先选择,也成为各家银行重点竞争领域。截止2021年4月,银行抵押经营贷产品占比达30.4%,成为仅次于无抵押经营贷产品的银行热门贷款产品。

房抵经营贷风险较低、利息也较低,银行开展此类贷款的动力是充足的,不过受限于自身特点,银行相关产品的同质化较严重,房抵经营贷的竞争也成为一片红海。

与此同时,银行虽然是房抵经营贷领域的主力军,但小微企业房抵贷存在“大额、低频、非标、分散、分层”等特点,不是所有的融资需求都够得上银行的“门槛”。

二、邦成开设小微企业助贷绿色通道

邦成集团是国内小微企业房抵贷领域的长跑选手,从2001年发展至今,企业已具有20年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经验。20年来,邦成和多家银行、信托公司合作,累计办理小微企业经营贷超过500亿元。

随着互联网金融光环褪去,金融业风险控制本质水落石出。邦成集团凭借一支资深房抵贷专家团队,从小微企业房抵贷长期实践中生长起来,掌握了以“四个专家”为支撑的小微企业房抵贷核心风控技术,构建了“大数据风控+房贷工厂”风险管理体系,将线上大数据风控和线下房抵贷实际紧密结合,更加接地气、有实效。经过20年专业积累,邦成房抵经营贷风险控制水平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针对小微房抵经营贷“大额、低频、非标、分散、分层”等特点,邦成集团历经20年打造和不断完善“邦成助贷模式”,和银行共建“兴邦贷”小微贷款绿色通道,设计差异化产品,运用差异化风控手段,为银行提供房抵经营贷全程助贷服务。

、多、快、好、省、简、规

邦成与多家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深度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独创出具有六大特点的小微企业房抵助贷模式,精细化服务小微企业。

邦成房抵助贷模式六大特点:

(一)多

邦成一方面运用线上线下完善的营销网络,帮助银行精准获取小微企业房产抵押贷款客户;另一方面,运用经过20年积累的专业化小微企业风险控制技术,定向扩大小微企业客户范围,针对受疫情影响还款不及时的客户,提高容忍度,定制差异化、特色化的专属产品、科学管控风险,提高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

(二)快

通过专设绿色通道,线上线下紧密结合,标准化服务,流水线作业,真正实现小微企业当日下户、3日得款。

(三)好

向全社会公开承诺“三不服务”纪律——“不吃客户一顿饭、不喝客户一口水、不抽客户一根烟”。通过信息技术对贷款全过程进行服务质量监控,使客户满意度达到99.8%以上。

(四)省

有针对性地吸引一部分原来通过民间借贷融资的小微企业转到银行办理,每年减少企业融资成本4%至6%,同时取消贷款中间费用。

(五)简

“一门两次”,即小微企业客户只用进一道门、来两次,即可办完由入户调查到抵押登记,再到贷款到账的全部手续。

(六)规

运用线上线下综合手段,通过对贷款用途、还款来源、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调查和评估,科学筛选出真实经营的实体经济小微企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服务。

四、优势互补抢发展先机

20年来,邦成集团高举“支小助贷”旗帜,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小微企业房抵贷风控经验,帮助银行精准扩大客群,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更好地支持科创类、生产加工类和贸易流通类小微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邦成与银行合作“小微贷款绿色通道模式”,建立绿色、共享、可持续的业务关系,具有普惠、双赢、合规三个特点。历经市场反复考验,邦成已成为多家金融机构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可以预见,在监管层对小微企业融资高增长的政策要求下,银行一方面需要寻求内部的技术突破,另一方面也需寻找到合适的外部伙伴助力。而尽早与合法规范、久经市场考验的“助贷”平台开展战略合作的银行,或将从这场小微金融大冲刺中,占得发展先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