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健康电梯专用消毒机在深圳正式启用

来源: 中国网
2021-08-05 17: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电梯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工具。电梯空间狭小,相对密闭,空气流动性差,乘客之间无法保持社交距离,使得电梯很容易成为以空气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传播载体。由于电梯环境的特殊性,传统空气消毒设备无法直接应用于电梯。

记者今天从深圳市粤海街道高新区了解到,该园区科技企业—深圳市宇航智造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推出了全球首创专用于电梯的空气消毒机,目前该设备在深圳市已先后服务于深圳市卫健委、航天科技广场、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大医院、深圳市国际会展中心等场所,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发挥出超预期的消杀效果,该设备随后将在全国多地正式上线。

深圳市宇航智造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红兵,与记者深入探讨了针对电梯环境的特殊性,宇航智造是如何挖掘行业痛点,并研发出适用于楼宇电梯的空气消毒技术解决方案。

电梯运行在楼宇建筑的电梯井内,每层预留门洞安装电梯门,井道顶部有电梯机房。电梯井的结构较为密封,使得内部的空气流动性较差。电梯顶部一般安装有风扇或电梯专用空凋,用于向电梯轿厢内送风。

电梯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空间狭小,无法让乘客之间保持避免交叉感染的社交距离。

2.电梯轿厢相对密闭,空气流动性差,乘客因咳嗽或打喷嚏而喷出的飞沫会形成气溶胶长时间残留在电梯内。

3.即使是安装有风扇或空凋的电梯,由风扇或空调送入电梯内的空气也是来自相对密闭的电梯井,而电梯井内的空气本就积累了不少尘埃和细菌。

4.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其物理安全性一直受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监管,但是环境安全性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

电梯环境的以上特点使得电梯很容易被传染性乘客污染,成为以空气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传播手段。尤其是医院电梯。

对电梯进行人工消毒暴露出以下弊端:

1.不能实时消毒,电梯随时人来人往,如果某位传染性乘客在电梯里咳嗽或打喷嚏而喷出飞沫,将很快影响到电梯的其他乘客,飞沫形成的气溶胶又会影响随后的乘客,数小时才执行一次的消毒作业已经无法避免乘客之间的交叉感染。

2.化学消毒剂残留影响乘客健康,电梯消毒的化学消毒剂主要是75%酒精或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 75%酒精或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虽然都能有效杀死物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但需要注意,消毒作业后如果未清理干净化学消毒剂,可能引起火灾或对乘客身体造成伤害。

3.消毒过程无法监管,消毒作业人员在电梯里进行消毒的过程缺乏监管,消毒的有效性无法保证。

4.消毒结果无法反馈,电梯缺乏环境监测,消毒效果和空气质量无法反馈给乘客和相关部门,起不到预防和防控的作用。

云图片

综合以上对电梯环境和人工消毒弊端的分析,电梯里的自动空气消毒设备应该具备以下要求:

1.电梯空气消毒应采用支持人机共存的消毒因子,并且在有人时加速消毒,无乘客时可自动休眠节能;

2.电梯空气消毒应具备实时性,及时对传染性乘客在电梯里咳嗽或打喷嚏而喷出的飞沫进行消毒净化,避免乘客通过空气交叉感染;

3.电梯空气消毒应实时监测电梯环境的空气成分和可吸入颗粒物,避免消毒过程中的副产物影响乘客身体健康;

4.电梯空气消毒应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电梯环境情况,对电梯环境异常进行预警,起到及早预防作用。

云图片

云图片

针对电梯环境的特点,深圳市宇航智造技术有限公司依托航天技术自主研发了全球首款电梯专用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具备以下特点和优势:

1.集电梯环境监测、分析、预警和消毒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

2.通过了广州微生物研究所的消毒产品检测,以及卫健委消毒产品网上备案和销售许可

3.采用自主创新的MACP阵列式低温等离子体消毒专利技术,高效环保,人机共存

4.适应所有有空调或无空调的电梯,有空凋电梯与空调串联联动,无空调电梯启用自带风机,保证所有送入电梯轿厢里的都是消毒后的洁净新风

5.内置多种环境传感器,可实时感知电梯温度、湿度、臭氧浓度,和多种粒度的可吸入颗粒,最小颗粒可达PM0.3

6.内置电梯状态传感器,可实时感知电梯运行状态

7.实时分析决策,智能控制消毒,无需人工干预

8.自带智能显示屏,可在电梯轿厢内实时显示电梯环境数据和健康指数

9.自带物联网接口,随时连接云端物联网平台,实现消毒状态和电梯环境的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统计分析和实时预警。可对接政府监管防控平台

据了解,宇航智造电梯专用空气消毒机在深圳市多地的实际应用场景发挥了优异的消杀效果,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重视,电梯环境也必然逐渐从人工消毒过渡到自动化智能化消毒,为电梯空气健康安全、电梯健康防疫做出贡献。

(王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