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磁极·新赛道·新蓝海”天集磁海-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城市战略发布会在莞深双科学城中轴“新C位”黄江创新上演,解秘“双科学城+源头创新”背后的产城人文生态融合发展密码。这也意味着天集·磁海一期产业招商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广迎八方宾客。
中国工程院院士,粤港澳大湾区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主席王家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东莞市政协副主席、市统计局局长梁佳沂,黄江镇党委书记苏东,副镇长利鸿昌;天集产城集团董事长李可、天集产城集团执行总裁肖临骏,东莞市天集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书江,以及市、镇有关部门领导、科研院所、商协会、莞深企业家和项目股东方代表等出席活动。
强强联合,天集产城与黄江联合招商办揭牌
据了解,天集产城注册资金达10亿元人民币,由产业园区行业领军人物李可先生领衔的专业团队组建而成,致力于以“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为核心打造产业聚集与人居环境、生态保护、城市建设同频的生态圈。天集产城3年布局12个项目,总面积接近1000万方。
天集产城集团董事长李可在致辞中表示,天集磁海是天集产城在东莞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天集产城聚焦深耕大湾区、看好东莞、看好黄江的见证。“历史已经证明,任何一次科学技术的突破,都一定会促进产业、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变革。”李可表示,作为“集万千 助万企 行万里”的产城人文生态运营商,将在大湾区源头创新版图上谋篇布局,在探索产城融合、助力区域发展中贡献价值。天集坚持长期主义,坚持做城市的运营商、政府的招商员、企业的好帮手;顺产业发展之势,链产业生态之圈,创产业服务之新。
黄江镇委书记苏东在致辞中说,天集磁海必将带动黄江经济发展迈向新征程。天集产城前瞻布局“双科学城”,在莞深之间架起融合发展的“鹊桥”,通过引进重大项目推动黄江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必将引领黄江“借桥登高”,成为黄江的“宝藏之地”。
现场,黄江镇人民政府、天集产城集团联合招商办公室揭牌。作为大湾区国家级双科学城辐射创新的中轴功能载体,以及黄江积极推进莞深科学/产业深度融合的示范样板,天集·磁海将在黄江镇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双方将探索政企联动、强强联合,实现区域产业链升级、强链补链,形成国家级科学中心的融合先行区。
院士点赞,项目双科学城区位受青睐
如何才能抢跑中国源头创新时代下一个十年的企业全新赛道?在论坛环节,王家耀院士,郭仁忠院士,黄江镇副镇长利鸿昌,天集产城执行总裁肖临骏,力合金融董事长陈玉明,深圳商业联合会秘书长韩舒一起探讨科学城的源头创新之路。政企银产研多方面的高端大咖,多角度深度浅出的观点引人入胜,为中小微企业迈入源头创新“新赛道”指明了“路线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在解读粤港澳大湾区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时表示,过去地理信息产业,只用于时空地理信息数据,而未来,时空大数据将与各个部门、行业、系统的数据融合,助力产业做得更大更深,有助于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现代经济体系的构建。而时空大数据产业基金,将主要面向时空大数据产业相关的优质企业进行投资,首期总规模达10亿元,将助力天集·磁海更好地整合资源优势,赋能中小企业。
谈及天集·磁海,王家耀院士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他表示,天集·磁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位于东莞和深圳的中间,向周边扩展辐射的能力十分强大。同时这里处于改革开放的第一线,拥有最前沿的思想,以天集·磁海“一汇二院三中心四平台”的模式助力企业发展而言,思维方式极具前瞻性。同时,天集·磁海还拥有营造优良的科研源头创新环境,以及科教环境、思想开放的环境和技术上的优势,将更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落位天集·磁海,是时代大势的选择。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介绍说,“光明+松山湖”双科学城作为国家综合科学中心,聚集了世界级大科学装置、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一流大学、一流科研院所、头部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是中国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天集·磁海同时背靠双科学城,拥有绝佳的地缘优势和发展背景,放眼整个大湾区,都是难得可贵绝无仅有的。天集·磁海凭借双科学城C位的资源、能源以及技术支撑,虹吸创新创业、新技术研发企业入驻,无论是对企业、园区,还是对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价值。
四大创新,173万方产业大城
天集·磁海作为广东省、东莞市重大项目之一,将双科学城中轴区位的核心资源,助力企业链接全新机遇。天集·磁海占地面积约43万㎡,总建面约173万㎡;其中,项目一期启动区占地约6.6万方,计容建面约26万方。
天集·磁海一期项目效果图
该项目构建“3+1”产业体系,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以科技金融为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整体建成后,将实现总投资80亿,6万名高级人才集聚、2000名企进驻,实现120亿年产值、5亿元创税贡献。
在产品上,该园区以研发办公(写字楼)、中试空间、智能工厂、独栋总部等为主,类型非常齐全。配套商业总面积约2.7万㎡,绿化覆盖率高达20%。目前一期已启动招商,已有众多高端企业逐渐入驻。
同时,天集产城产业体系将携“产学研企银”多方资源强势赋能,精彩亮相的天集·磁海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以莞深协同创新、双科学城辐射创新、政企园融合创新、技术源头创新四大协同创新,精准服务政企所需,打造产城人文融合标杆。
赋能企业,技术联盟、产业基金落地园区
天集·磁海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当日,也迎来中国工程院王家耀、郭仁忠两位院士率领的研究团队——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也将落地磁海园区。据悉,该联盟由河南大学时空大数据团队发起,中科院知识产权团队管理运营,联合多家时空大数据细分领域领军企业为理事单位。天集·磁海项目作为园区载体,为助力时空大数据产业孵化及知识产权产业化,共同打造国内领先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示范园区。
同时,时空大数据产业基金正式落地天集·磁海园区。为更好地为园区打造企业“科技金融资源池”,天集·磁海园区将依托由上述联盟发起成立、联盟成员企业投资、深圳力合金融管理的时空大数据产业基金。据介绍,该基金首期基金规模为10亿,以服务中小微科技企业的融资和投资为主线。
天集·磁海的区位优势和模式也得到了众多莞深企业的认可和服务机构、商协会等战略伙伴的坚定支持,并纷纷签约合作。在企业方面, 深圳市鼎旺达、 中科微电技术等10家意向科技企业签约进驻;在机构方面,华董资源汇·东莞总汇、中国农业银行黄江支行、深圳市电子行业协会等5家机构与天集磁海签约开展入园服务机构战略合作;中国电信东莞南区分公司、广东移动东莞中区分公司分别与天集磁海园区签约共建5G智慧园区。
正式亮相,天集·磁海产业招商中心恭候品鉴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主角,正式对外开放的天集·磁海—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也备受关注。该中心总面积3780平方米,一共为4层,将以莞深协同创新、双科学城辐射创新、政企园融合创新、技术源头创新,打造产城人文融合标杆,助力企业发展新未来。
中心一楼即核心层,在功能上,设置城市会客厅、产业未来馆、国际空间站。作为政企接待平台,将汇湾区菁英,聚全球资源。其中:城市会客厅将作为政府形象窗口,介绍国家级双科学城辐射效能,黄江地缘产业承接优势及东莞市、黄江镇招商引企政策。产业未来馆是产招中心展厅,以四大产业新生态模式导入天集产城“一汇、两院、三中心、四平台体系”核心运营服务体系,启发未来创新新思考。国际空间站是国际会议中心、国际资源交互区、国际人才合作区、国际项目展示区,将作为国际技术合作载体,实现对国家级双科学城顶级资源的有效串联。
二楼是园区服务区,可享受到一站式企业服务,企业足不出园,就可满足多种需求;三楼是科创办公区,外部研发创享空间,进行研产对接交流;四楼将作为集汇招商区,包含集汇资源赋能中心、城市共享服务站、科学家/企业家思享会等。
未来,天集·磁海必将成为创新、融合、智能的现代科技企业聚集区,构筑独角兽企业梦想高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吸引全球创新资源的磁力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