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猪种慢慢被边缘化 留住猪肉“土”味面临诸多挑战

瘦肉率低、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不高,广西9大地方猪种在市场竞争中慢慢被边缘化 资料显示,广西“土猪”目前能繁育母猪保存数量最多的是陆川猪;最少的是东山猪,仅剩350头。

地方猪种慢慢被边缘化 留住猪肉“土”味面临诸多挑战

来源: 工人日报
2021-05-21 03: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瘦肉率低、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不高,广西9大地方猪种在市场竞争中慢慢被边缘化

留住猪肉“土”味面临诸多挑战

本报讯(记者庞慧敏 通讯员蒋少萱 实习生何婉媚)民以食为天,猪肉占广西人肉食消费比重达66.82%。然而,市场上的猪肉基本上是杂交后的品种,优质纯正的地方猪种数量非常稀少。记者日前调查发现,由于“土猪”经济效益不高、部分养殖户保种意识淡薄等原因,广西地方猪种的保护面临挑战。

瘦猪肉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猪的选育也逐渐走向瘦肉型。在瘦肉型猪选育的过程中,由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杂交而成的“杜长大”凭借生长速度快、饲养报酬高、瘦肉率高等特点脱颖而出,成为全球瘦肉型猪的当家品种。

在猪肉市场竞争中,口感更鲜香的地方“土猪”却“水土不服”,慢慢被边缘化。据了解,广西拥有陆川猪、隆林猪等9大地方猪种。数据显示,这些地方猪的瘦肉率在35%~42%之间。相比之下,“杜长大”的瘦肉率能达到65%以上。

此外,据业内人士介绍,“土猪”平均吃4公斤饲料长1公斤肉,而“杜长大”平均吃2.5公斤饲料就能长1公斤肉。权衡养殖成本,规模养殖户自然首选“杜长大”。

由于瘦肉率较低,“土猪肉”相比“杜长大”卖价更高,但被挑剩的肥肉却难以出手。“对于我们养殖行业来说,还是比较看重养猪的经济效益。‘土猪’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相对没那么高。如果卖贵一点,消费者也不一定买。”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服务养猪事业部总裁高远飞说。

广西农业农村厅2020年主要畜禽生产情况报告显示,生猪存栏量为1828.34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211.49万头。业内人士表示,在这个数字中,“土猪”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仅占5%左右。

“一些种群在当前看来不一定有太多的价值,但它们关系到动物遗传资源的未来,就像气候变化一样。遏制家畜遗传多样性的流失,关系到人类发展的未来。”联合国的专家曾这样呼吁过。

对此,高远飞认为,陆川猪产子数很多,不少人专门去养,但是如果养殖始终不怎么赚钱,规模也就上不来。有业内人士也表示,纯种地方猪种的保种更多需要研究机构和政府作为。

资料显示,广西“土猪”目前能繁育母猪保存数量最多的是陆川猪;最少的是东山猪,仅剩350头。

为保护本土猪种,长期以来,广西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建立地方猪保种场,开展地方猪品种遗传材料采集与保存工作,并开发打造了“壮乡黑猪”“红谷黑猪”“神龙王”等知名品牌。

广西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广西已完成4个地方品种猪体细胞培养、冻存,构建了地方猪活体保种与遗传材料保存相结合的模式。

(庞慧敏)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