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海尔空调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青岛海尔工业园举行战略签约仪式。双方就建立场景化人体舒适性体验测评方案、开展AI热舒适控制策略研究等议题展开讨论,并就空气场景研究签订全新战略合作协议。
现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爱仙、中国标准科技集团总经理王赓、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基础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丁文兴,与海尔智家副总裁、空气产业总经理王利等共同参与。
从研究用户的舒适空气出发
2012年,海尔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率先开展“人体热舒适及睡眠热舒适曲线研究”,后续成立了中国首个“人体热舒适研究中心”,联合研发出首个用于舒适性评价的暖体仿生人,并制定了《室内人体热舒适环境要求与评价方法》等多项国家标准。
研究中心研发的PMV功能、睡眠曲线等热舒适技术成果在海尔空调产品上被广泛应用。带有匀风功能、上下出风功能的天樽、天铂、指挥家等多款产品在热舒适技术领域也引领行业。
空气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冷、热只是其中单一的维度,海尔空调以用户健康空气需求为中心,围绕舒适空气体验,不断升级热舒适技术、迭代空调产品。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物理和生理层面的舒适已成为基础需求,在此之上的心理层面舒适需求成为新的“增长点”。围绕用户舒适空气需求的升级,海尔空调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研究也在升级。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爱仙在现场也表示:双方近10年的合作奠定了“热舒适”在空调行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海尔空调在人体热舒适研究领域已经处于行业领跑位置。
做管理身心健康的“空气管家”
根据2021年新居住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有30.4%的受访者表示,在未来居住改善时最关心卧室,他们想要安静温馨的卧室、专业的书房、家庭内的健身房等等。而这也正是对家庭舒适的心理层面的需求。
随着空调行业向热舒适、智能化、场景化的发展,海尔空调也从电器向网器、再到如今向场景转型。疫情期间,居家生活时间变长,海尔空调抓住用户需求推出运动健身场景。今年,海尔空调又推出包含睡眠空调在内的睡眠空气场景。具体来说,在卧室中,用户要睡觉时,决定温度的不止是空调,环绕着用户的还有被子、床垫、枕头、睡衣等诸多因素,而这些都影响了用户的睡眠环境和睡眠体验。为此,海尔空调推出智慧卧室睡眠场景,在场景中用户通过语音操控雷神者睡眠空调,进入睡眠模式,随后香氛机释放出阵阵香味,起到安神助眠效果;睡眠过程中智能枕监测睡眠状态,联动调整空调温度、风速等;起夜时,小夜灯感应开启,不会驱散睡意。海尔空气产业总经理王利表示:研究人、研究人的需求是双方合作的出发点,也是研究的终极目标目标。用户需求迭代了,标准、场景等整个体系都要迭代。
据介绍,海尔空调将通过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战略合作,持续深入研究,不断迭代睡眠场景。此外,将持续优化迭代运动、阅读等场景,并将场景延伸至宾馆、办公楼、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家庭之外的场景。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爱仙认为,像海尔智家推出的三翼鸟场景品牌解决方案已经具备从高端网器到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此次战略合作海尔空调也将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持续开展AI热舒适控制策略研究,深耕标准化领域的合作,开展热舒适和空气产业图形符号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规范行业秩序,全面开展不同人群、不同体态热舒适性的研究与评价体系建立工作。
空气本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空调对冷热的调节,让人们能够对空气进行简单的操控,实现物理层面的调控。而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需求的提升,湿度、洁净度、含氧量等也成为必要,满足了生理层面的舒适。如今,场景化的实现,再度满足了用户的心理舒适。随着海尔空气场景方案的不断落地,空气不仅有了“实体”,也有了“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