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水国家标准制定者重磅回归 益力未来定位专精尖

来源:中国网    2021-04-23 16:52
来源: 中国网
2021-04-23 16: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深圳华强北,被誉为“中国电子第一街”,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如今霓虹灯闪耀下的水泥森林,很难让人想象这里曾催生我国矿泉水业的龙头企业——益力。

  所有故事都要从华强北的甘泉路讲起。

  巧借东风 抢占先机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深圳地质勘探队在华强北区域(即当时的深圳图书馆,现深圳少年图书馆)正常作业时无意中发现一处贮存量很大的水源,经化验得出此为优质天然矿泉水。1986年,在市政府主导下成立的深圳市矿泉水厂开启大规模生产。两年后该厂更名为“益力”,主要将生产出的珍贵矿泉水向港澳地区出口。

  那个年代,国家还没有饮用矿泉水行业的细分标准。随着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和完善,1985年,国家对矿泉水行业也开始出台标准体系,即GB8537,当时益力就是参与制定这一标准的企业。

  益力牢牢占据着一代中青年的记忆,特别是华南区域的很多消费者,喝的第一瓶矿泉水便是“益力”。不夸张地说,益力滋养了两代深圳人。

  益力的发展是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是借国内市场发展的东风成长起来的。据资料记载,益力在90年代初就在A股上市,是当时国内唯一一家在A股上市的矿泉水企业,年产量达7.8万吨,连续数年位于行业十强。

  外资助力 产销龙头

  90年代后期,国有体制企业发展遇到瓶颈,益力在同样困境中被一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收购。外资给益力注入雄厚资金,也带来更先进、更高标准的生产和质量检测体系技术,同时培养了各平台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给益力带来阶段性的快速发展。当时益力产能丰富,渠道健康,线上线下覆盖60多个城市区域。

  2003年,益力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益力矿泉水一直保持全国天然矿泉水产销量第一的地位。

  据媒体公开报道,为扩大市场,益力目光锁定位于广东惠州的一股珍稀优质自涌泉——龙门嘉泉。从2002年到2010年,益力花了8年的时间,投资了数百万元进行水源研究。最终,益力于2010年起投资5亿元在此水源建成了当时全亚洲最大的矿泉水生产基地。

  峰回路转 回归国手

  随着越来越多水企崛起,行业格局不断发生巨大转变。在这过程中,固然有其优势之处的外资企业逐渐暴露一些自身局限性。当市场环境快速变化时,外资系统过于庞大,无法及时应变,在外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经营策略调整不到位,持续丢失大量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因外资旗下的品牌众多,产品线也很宽,在对益力资源分配、品牌发展等方面都不够重视。因此,益力也逐渐显出颓势。

  2020年7月,一名从益力成长起来的资深职业经理人——周炼城,经过多轮谈判沟通,顺利从外资手里接回益力,使这家在外“漂泊”了22年的“深圳之子”重回民族手中。

  现担任益力集团总经理的周炼城在一次媒体采访中透露收购动机:“除有深厚的益力情怀,我更深知益力有不可多得的好品牌、好水源和好产品,我决心竭尽全力带领团队,采用更适合益力发展的新销售模式再现辉煌,持续将最好的水带给消费者。”

  据媒体报道,周炼城将一批始终坚持工匠精神的优秀“老益力人”全数召回大本营,火热开干。益力在发展历程里,虽然股东几经变化,但大部分主要技术人员没有改变。目前生产技术团队中20至30年工龄的员工占比高达30%,这些有丰富专业经验的技术人员是益力长久积累的宝贵财富。

  要安全水 更要健康水

  早期部分消费者对瓶装水有个认知误区,以为瓶装水就是矿泉水。另一方面,饮用水市场在高速膨胀期泥沙俱下,各种概念性产品(如离子水,大分子水,富氧水等)熙熙攘攘充斥着货架。

  近年伴随消费升级,饮用水行业不断释放出“健康水将取代安全水成为主流”的信号。健康水在水质安全的基础上,更强调水中的营养,富含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企的头部品牌逐渐推出矿泉水系列作为高端产品,矿泉水将会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

  益力,40年来专注矿泉水产品,让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在享受天然清冽口感的同时,收获健康体魄。

  推广

(辛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