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的“第一车间”——仲景宛西制药牡丹皮生产基地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1-04-09 13:30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1-04-09 13: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仲景宛西制药牡丹皮生产基地内,2021年的牡丹皮收购工作正风风火火进行中。据仲景宛西制药中药材种植事业部总监侯庆峰介绍,每年3-4月份,仲景宛西制药都会在这里进行当年的牡丹皮收购工作。作为中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设,是仲景宛西制药产品质量保障的第一道关卡。

  青山绿水间的“第一车间”

仲景宛西制药牡丹皮生产基地始建于2006年,通过“公司+基地+科研+农户”的模式,在距离国家地质公园——丫山地质公园仅1.5公里左右的青山绿水间,建立起“第一车间”。

好山好水养育好药材,安徽南陵属于独特的“金沙土”优质土质区域,此地所产的牡丹皮又有“凤丹”的美称,在2006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侯庆峰介绍到,安徽南陵的道地牡丹皮从外形上来说,表面为褐色、断面为白色,具有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细、亮星多、久贮不变质等特点,闻之可感觉到气味芳香浓郁;每年收购到的道地牡丹皮药材,经过再加工处理后,用于生产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产品。

  层层“把关”,以匠心育道地药材

药材的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光是靠优渥的自然条件还远远不够。为了实现中药标准化建设,保证道地牡丹皮的长期、稳定供应,仲景宛西制药牡丹皮生产基地的工作人员,在凤丹的种植与生长全过程中都下足了功夫。

GAP种植培训

“牡丹皮的种植与生长都有其特殊性,育苗要大概1年,田间生长需要5年,也就是说,从育苗到采挖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

侯庆峰提到,在育苗、栽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这些关键环节,仲景宛西制药牡丹皮生产基地工作人员都会深入到每家每户,去进行种植规范化管理方面的培训;同时也会定期分批组织当地药农来到仲景宛西制药牡丹皮生产基地进行GAP种植培训;再就是通过提高高品质牡丹皮的收购价格,来鼓励药农提升药材品质。

  收购前成份检测

而在每年3月份到4月份正式收购之前,仲景宛西制药也会先从当地药农那里取得当年所产牡丹皮的样品,进行成份检测和化验,合格之后才会确定收购,和当地的县、乡、村政府联系,然后以村组为单位,分阶段来进行牡丹皮的收购工作。

但是别急,收购前的“把关”工作还没结束,面对分批以大卡车等交通工具运来的牡丹皮,仲景宛西制药牡丹皮生产基地工作人员会开袋逐一检查,以防出现与送检样品不符的情况。

“这袋一看就是老陈货,质量不行,我们不要”。

注重中药标准化建设,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

推进中药标准化建设为仲景宛西制药的发展带来诸多改变。首先是全产业链质量传递与控制。企业实施“六味地黄丸标准化建设”至今,通过对山茱萸、牡丹皮、地黄、山药等六种药材种植生产过程、六味地黄丸关键生产技术环节的研究,建立从种子种苗、中药材、中药饮片直至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系列标准及生产技术规范38个,保证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过程规范化,为产品的优质优价提供技术支撑。

第二是全过程追溯系统的建设。以六味地黄丸标准化建设为依托,建成企业中药材生产流通可追溯体系、中成药生产全过程可追溯体系、中成药流通可追溯体系,实现了原药材生产、流通,中成药产品的生产、流通全过程可追溯。借助三大可追溯系统,通过机制创新、优化流程、强化管理,满足强化企业质量管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构建成本竞争优势的需求。

第三是建立“仲景宛西制药中药材+中药生产管理溯源系统”实现从基地药材、到中药饮片,中成药全流程的业务管理和质量溯源管理,对内统一管理,对外全面展示。结合物联网设备的展示,实现从中药材种植到中成药全流程的数据溯源和实时画面展示,打造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形象。建立符合国家及行业规范要求,并适合仲景宛西自身使用需求的产业全流程溯源系统,树立行业追溯标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