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暖,工人不足,制衣村月薪过万招不到人

“以前是工厂挑工人,现在是工人挑老板”,传统的雇佣关系正在这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发生悄然改变……  “今天要招3个工人,昨天没招到,自己熬了个通宵赶货。正月过后,广州海珠区的制衣村出现了“招工长龙”:长约3公里的马路两旁,站满了招工的制衣厂老板。

市场回暖,工人不足,制衣村月薪过万招不到人

来源:工人日报    2021-03-26 04:22
来源: 工人日报
2021-03-26 04: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市场回暖,工人不足,制衣村何去何从?

得益于国内疫情稳定,服装业市场迅速回暖。在广东一些制衣村,出现了工人不足的现象。“以前是工厂挑工人,现在是工人挑老板”,传统的雇佣关系正在这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发生悄然改变……

“今天要招3个工人,昨天没招到,自己熬了个通宵赶货。”3月20日,大塘村制衣厂的陈老板一边疲惫地说着,一边往招工队伍里挤了挤。

正月过后,广州海珠区的制衣村出现了“招工长龙”:长约3公里的马路两旁,站满了招工的制衣厂老板。他们手里一般拿着两样东西,一个是要做的衣物样品,一个是写着工种的纸板。穿梭而过的应聘者们,走走停停,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工作。

制衣村一般指广州海珠区的康乐、鹭江、五凤、大塘等城中村,由于毗邻广州最大的布匹市场——中大布匹市场,这里形成了上万家以小作坊为主的制衣厂,每年都吸引着诸多制衣行业从业者前来寻找工作。

然而,与过去工人排着500米长队面试的情景不同的是,近年来,制衣村往往出现工人不足的现象,使传统的雇佣关系悄然发生着改变。

疫情过后的2021年春季,由于国内服装业市场迅速回暖,从正月初十开始,众多制衣厂老板就每天排着长队等待工人青睐。

现状:老板排队“被挑”,月薪过万招不到人

对于制衣村的老板而言,今年3月,关键词是“忙”:白天招工,晚上赶工。

早上8点,大塘村的桥南新街上,已经站满了招工的制衣厂老板。和大多数人一样,陈老板拿着样衣和招工纸板,招呼着来找工作的工人。“厂里有3000多件货等着交货,工人却只有3个。”

每年春节后,大塘村制衣厂都会遇上“招工难时刻”。据陈老板向《工人日报》记者介绍,每年5月前是制衣厂的旺季,尤其是开年的第一个月,订单量大,但由于工人们还没回来,因此出现了工人紧缺的现象。

为了按时完成订单,留住客户,制衣厂的老板们往往会阶段性地提高待遇,吸引工人。陈老板告诉记者,他将用工价格较原来提了三成,做得快的一天能有600元,算下来一个月过万薪资。“很多人过来问两句就走了。以前是工厂挑工人,现在是工人挑我们老板了。招不到人,晚上只能自己通宵做。”

同样在街上排队招工的刘姐则运气较好,刚刚招到2个工人的她,希望能再招2个。“我的衣服工艺简单,他(陈老板)的是衬衫,梭子类的(注:梭子是织机上载有纡子并引导纬纱进入梭道的机件。它在传统织机上作间断式往复运动,在圆型织机上作连续圆周运动。)工人都不爱做。”刘姐一边向记者解释,一边招呼着工人。一名女工上前问询价格,摸了摸刘姐手上的衣服,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以5元一件成交,和刘姐快步离开招工队伍,前往鳞次栉比的楼宇间。

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老板都计划增加工人数量。一位姓马的老板告诉记者,得益于国内疫情稳定,服装业市场迅速回暖,许多大厂做不完的订单流进大塘村、康乐村等制衣小厂。经历了去年生意惨淡的马老板,希望工人越多越好,“只要工人到位,这两三个月不愁没单子做。”尽管马老板看好市场,但连日来,他也只招到了1个工人。

选择:工人喜欢日结零工,年轻一代更爱服务业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超过2.85亿人,比上年下降1.8%。其中,外出农民工超过1.69亿人,下降2.7%;本地农民工1.16亿人,下降0.4%。而农民工数量下降的趋势,制衣村的老板们近几年感受尤为明显。

“去年年底结算工资的时候,一个大姐和我说,明年可能就不回来了,他们老家也建了工厂。”刘姐说,这样的工人并非孤例,越来越多的工人选择就地就近就业,回到制衣村的工人逐年减少,并且制衣厂很难招到长期工,工人更偏爱“日结日清”,这令制衣厂在旺季存在长期招工需求。

来自湖北的张大姐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她来制衣村十几年了,会做复杂的工种,以前旺季的时候,一个月能赚1万多元,“我手脚算麻利的,一天也要工作14个小时左右,一个月只休息2天,才能拿到这个工资。”张大姐拍了拍自己的腰,表示这种强度的工作只有年轻的时候吃得消,现在年纪大了,工作几天就要休息一下。虽然没有以前赚得多,但和身边的众多工友一样,张大姐更愿意打零工。

高强度的工作令年纪渐长的工人望而却步,同时也让年轻人对从事制衣工作产生抵触心理。

90后小林是一个月前进入康乐村一家制衣厂工作的,但从早忙到凌晨的工作时长让他萌生离开的想法。“我朋友在天河送外卖,一个月有七八千元。虽然都是多劳多得,但时间更自由。”

制造业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弱,而工作时间更自由、收入更高的外卖骑手,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优先职业选择。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内外卖业急速壮大,2019年外卖员总数已突破700万人。2020年上半年,美团与饿了么累计新增的超200万外卖骑手中,有近三成来自制造业工人,有超八成是40岁以下青年。

变化:制衣村“旧改”在即,智能制造成为趋势

3月20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康乐村、大塘村时发现,随着工人的陆续返工,招工队伍慢慢缩短,“招工难”已经得到缓解。制衣村里大大小小的工厂,机器轰鸣,加紧生产,逐步扩大接单量。

不过,也有部分制衣厂老板准备转让制衣厂。“房租翻倍,人工费上涨,听说这里以后要建科技产业园,我们要么改行,要么换地方经营。”黄老板正在公告栏上贴自己转让制衣厂的信息,打算趁着旺季卖个好价钱。

据了解,2020年12月,广州海珠区康乐村、鹭江村、五凤村相继挂牌公招合作改造伙伴,这个总占地面积约112.71万平方米、计划改造投资总额约346.67亿元的项目将成为广州投资总额最大的旧村改造项目。

根据招商方案中的时间节点,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制衣村将迎来“旧改”,重点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新基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若一切顺利推进,这片繁荣热闹的制衣村或将成为历史。

广东省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认为,对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来说,第一,要么搞智能化、自动化,用机器替代工人;要么通过企业效益的提升,能够负担起一线工人的相关待遇。

对于“旧改”及产业转型,制衣村里部分小型作坊的老板表示,自己做了几十年制衣,不知道其它行当怎么经营。如果未来制衣业要产业升级的话,希望能得到妥当的安置和配套的指导。

叶小钟

叶小钟

(叶小钟)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