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由于国外疫情严重,进口的需求增加,中国不少外贸企业出口取得了一定增长。不过,由于各种因素,部分企业不仅没有赚更多钱,甚至还有出现亏损的现象。其中,汇率变动成为企业利润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企业年销售额与2019年持平
因汇率波动利润减少1000多万元
位于滨江区的杭州柏诚毛纺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外贸为主的毛纺企业,主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地区。2020年,该公司出口额达到1.4亿美元,基本与2019年持平,但是利润却出现了下降,其中,仅仅因为汇率变动,损失的利润达到1000多万元。
据了解,2020年1月到7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长期维持在7左右,但之后随着人民币升值,到九、十月份,汇率维持在6.7到6.8,而到了11月份,已经来到6.5左右。
柏诚董事长梁荣告诉记者,国外疫情严重,当地企业受到极大的冲击,不少企业延长了付款期限,从60天到120天居多,最长的一单达到270天。由于延期付款与汇率变动正好踩在了一条线上,等到国外企业付款,出口企业换汇之后,利润就出现了明显下降。
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一笔100万美元的单子,成本是95万美元,利润5%,可以赚5万美元。如果按照6.9的汇率结算,成本为人民币655.5万元。但是3个月后回款,以6.5的汇率计算,全部回款结算后仅650万元,算下来,还不够成本的支出,净亏损5.5万元。
梁荣告诉记者,该行业的平均毛利润在5%左右,但去年汇率波动达到8%左右,在行业内,不少企业利润都出现了下降,部分小型的企业情况更加严重。
可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配置
面对汇率波动,企业是否无计可施呢?事实上,目前市场上有不少金融工具可以规避风险或者减少损失。
梁荣告诉记者,目前他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出口商业发票贴现”,在企业发货后,就可以到中国银行办理该业务,立马能拿到钱,直接换汇,这样汇率的浮动基本就可以忽略了。
中国银行杭州分行工作人员陈航告诉记者:“企业拿着合同、商业发票、报关单、货运单据等材料就可以到中行办理贴现业务,客户能够马上拿到订单90%的货款,最快当天就可以办理完毕。通过这种方式,虽然企业需要支付少量利息,但可以马上拿到钱,不仅可以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还能马上投入生产,让企业的资金活起来。”
陈航举了个例子,2020年6月份,某外贸企业在中行累计叙做了2500万美元出口商贴业务,平均期限5个月,客户融资后即进行结汇,结汇价格约为7.0667,而11月底的价格为6.5611,该客户通过出口融资进行提前结汇,挽回了1100多万元人民币的损失,有效规避了汇率损失。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针对汇率避险的产品较多。近期,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指导浙江省银行外汇和跨境人民币展业自律机制编写了《银行汇率避险产品手册》。,其中银行汇率避险产品中涵盖15个产品。产品包括远期结售汇、远期外汇买卖、订单融资、出口商业发票贴现等。
陈航介绍,外贸企业可以通过银行的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如通过远期结售汇提前锁定汇率,通过买入“看跌美元看涨人民币期权”补偿将来的外币汇兑损失,以人民币计价结算更是可以完美的避开汇率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贸易融资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商业票据贴现、出口押汇等,出口企业在未收到货款的前提下提前取得银行较低成本的外币融资资金,提前结汇,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建议外贸企业可以与银行多联系,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