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包装”映射下的消费升级:品质消费成关键词

来源:中新网上海新闻    2021-03-18 14:45
2021-03-18 14:4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17日电(徐银)品质消费观念已深入人心,尤其年轻消费者更习惯于在保障商品品质的平台购物。比如,在得物App,从卖家手中售出的商品,到最终送到消费者手里,已经通过得物平台多道鉴别查验工序中的“层层关卡”,且每件产品都是全检而非抽检。因此,对用户而言,随着商品的“得物包装”其实是一种“品质标准”

记者17日从得物方面获悉,近日上海市公安局网安总队会同虹口公安分局,成功破获一起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查扣仿冒的得物App包装共计130余万件。这是警方破获的上海首例平台包装标识被侵权案,有力切断了制假售假的中间链条,阻止了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流入消费市场,从关键处打击了制假售假的产业链。通过大量假冒“得物App包装套件”的查获,更多消费者认清了假货销售的新伎俩,也帮助得物App持续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品质商品和更多便捷、安心的服务。

得物App包装套件成“品质认证”,不法分子仿冒“得物包装”意图售假

近年来,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购买高质量的商品。得物App除了为用户提供来自全球的多样化潮流品质商品,还增加了鉴别真假与查验瑕疵的服务,从源头为用户把好商品质量关,而成为年轻人潮流消费的主入口。

在消费者的眼中,一双鞋,一个包,一件配饰,如果配上“得物App包装套件”,就是“品质认证”的象征。而这就让一些不法分子找到了新的可乘之机。他们通过制售假冒的“得物App包装套件”,希图给假冒伪劣商品批上假的“品质认证外衣”,让大量假货以高价出售,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以运动鞋为例,官方的“得物App包装套件”会搭配得物App平台上售卖的运动鞋发给消费者。在“得物App包装套件”上,会有一个验证的二维码,消费者可以直接使用得物App扫描二维码,查看官方出具的运动鞋认证信息,相当于这双鞋的“身份证”,所有得物App上出售的运动鞋,“一鞋一码”。

而本次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林某制售的假冒“得物App包装四件套”,粗看之下与正品“四件套”并无太大区别,假冒的认证鞋扣和鉴别证书上也印有一套二维码,不过两者之间最明显的不同是,假冒的认证鞋扣和鉴别证书上的二维码,消费者需要通过微信等其他App扫描,随后便会链接到林某注册的虚假鉴定页面。上海警方经过调查发现,确实存在多达17个与该平台域名相似的网页。

犯罪嫌疑人除了制作仿冒“得物App包装套件”,还大肆销售这些仿冒套件。据警方介绍,这样一套假冒“四件套”的成本不到3元(人民币,下同),犯罪嫌疑人在线上却以20元一套的价格进行销售。一些制售假冒运动鞋的商家批量购买假冒“四件套”后,就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售卖的假冒运动鞋包装成正品,从而以高价出售,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这次上海警方联合得物App出击,查获假冒的“得物App包装套件”,共计130余万件。

制假频出新,支招防“假货”:在提供品质保障的平台购买和验证

制假套路频频出新。假货制造的产业链上,除了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本身,如今还出现了对代表“品质认证”的“得物包装”的大量仿冒,以此让假货鱼目混珠,蒙混消费者。

业内人士分析,制假业已经从商品的仿冒升级到了“品质标准”的仿冒,原因在于主力消费人群消费观的变化。这部分消费者多是年轻人,有品质的商品、有品质的生活才是他们的刚需,因此,提供多元化、有品质商品的平台会成为他们购物的主通道。以得物App为例,一方面,消费者在得物App可以第一时间买到心仪的品质商品,商品品类覆盖潮鞋、潮服、手表、配饰、潮玩、美妆等多个品类;另一方面,在电商模式基础上,得物App首创了“先鉴别,后发货”的网购流程,发货时交付的“得物包装套件”,实际上是对商品品质验证的服务标准,让用户可以更安心地收获购买的潮流商品。

因此,得物App输出的不仅是商品,更是已被广大消费者认同并且内化的品质、服务标准,“这也是得物包装被大批量仿冒的根本原因。”该分析人士表示。

制假套路频频出新,究竟如何防止踩雷“假货”?得物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在线购物时,为了防止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建议直接通过提供品质保障的平台购买;而验证商品时,也最好通过官方验证渠道直接扫码验证。(完)

(徐银)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