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乐苗移动预防接种车3月开进武汉 海尔生物打造“上门接种”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1-03-17 19:08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1-03-17 19: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尽可能快速、广泛地实现全民接种新冠疫苗,是我国今年新冠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正在按照感染和疾病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感染后导致重症风险高的高危人群和其他人群依序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接种。截至3月14日,我国共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498万人次。其中,武汉累计接种第一剂次50余万人,已全程接种完毕10万余人。

3月16日,海尔生物移动预防接种车驶入武汉文理学院,为5000名高校大学生提供新冠疫苗上门接种服务。记者了解到,在武汉市疾控中心牵头下,此次共有5辆海尔生物移动预防接种车开进武汉,并将在武汉不同区域内的高校、企业等人群集中的场所开展新冠疫苗上门接种服务,武汉文理学院是海尔生物移动预防接种车此次在武汉落地服务的第一站。

移动预防接种车驶进武汉 开启新冠疫苗接种新模式

随着海尔生物移动预防接种车驶进武汉,一种全新的新冠疫苗接种模式正在全市居民面前开启。作为第一站的服务对象,武汉文理学院在校大学生对本次移动接种受种全过程感到惊喜与新奇。

  (武汉文理学院学生在海尔生物移动预防接种车内接种新冠疫苗)

据了解,海尔生物移动预防接种车,是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设计下,由海尔生物与郑州宇通集团等在2019年联合打造而成,并于去年9月率先在河南焦作落地应用,验证了其可用性、适用性、可靠性。

海尔生物研发负责人介绍,“相比固定的疫苗接种点,移动预防接种车优势在于突破了原有的接种条件限制,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地区群众的接种需求。”面对新冠疫苗大规模的应急与群体性预防接种需求,海尔生物全球首创的移动预防接种模式不仅能快速深入应急救援现场、村镇、偏远地区,还能开进港口、厂矿、边防哨所、部队、监狱、学校等,提供快速疫苗接种服务。在驶入武汉之前,海尔生物移动预防接种车已经累计为山东、河南、新疆等全国多地的政府、疾控、港口、监狱、企业等单位的2万余人提供新冠疫苗应急接种服务。

移动预防接种车功能标准出炉 杜绝疫苗接种安全隐患

随着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加速进行,为确保符合条件的人群、尤其是重点人群及时应接尽接,实现疫苗接种的全流程安全可追溯,具备可移动、易部署、机动灵活特点,可提供上门接种服务的移动预防接种车的作用越发凸显。

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无移动预防接种车相关功能设置的规范或标准,导致市面上的一些移动预防接种车,在制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指导原则,制造形式迥异、功能差别较大,或带来一定的接种安全隐患。海尔生物行业首创移动预防接种车的落地应用,对于加快《移动预防接种车基本功能标准》的制定和出台意义重大。

日前,《移动预防接种车基本功能标准》已完成编制,正在进行意见征求,不日将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正式发布。而随着移动预防接种车基本功能标准》的发布实施,移动预防接种车生产将有标可依,进而全方位保障特殊接种场景下全民接种的安全便利与公平可及。

  (海尔生物参与移动预防接种车团体标准工作座谈会)

目前,海尔生物的移动预防接种车,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依托物联网、5G等领先数字技术与生物安全技术的深度融合,移动预防接种车通过智慧疫苗接种箱、智慧接种管理系统、新能源电力保障、智慧5G等几个部分,可实现数字化预防接种管理,确保疫苗预约、接种、追溯的全流程信息闭环。并且在接种过程中,接种数据还能与疾控系统实时交互,全方位保障接种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新冠疫苗、传染病等大规模接种提供安全有效的路径。

事实上,移动预防接种车只是海尔生物打造人、机、苗互联互通全场景生态的一个缩影。基于海乐苗智慧疫苗网,海尔生物将持续迭代智慧疫苗解决方案,通过对疫苗场景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升级,切实解决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问题。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