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普惠反诈知识科普:清醒贷款 平安过年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1-02-08 15:09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1-02-08 15: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临近过年,不少诈骗分子也开始抓紧时间冲刺年度KPI,层出不穷地使出诈骗招数。其中一部分诈骗分子利用贷款人急需资金周转的心理,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宣扬“零门槛”、“低息贷款”吸引有贷款需求的用户,并以“低利息贷款名额有限”、“快交定金抢占资源”等饥饿营销的方式诱导受害人迅速“占位”,最终陷入骗局。平安普惠提醒广大消费者:低息贷款套路多,天上不会掉馅饼。清醒贷款,平安过年。

疫情持续,又近年关。不少人和小微企业会想通过贷款进行资金周转,为过一个好年也希望来年有更多的可能。随之而来,市面上也“应运而生”一批声称自己是低息、甚至免息的诈骗团伙,将这些急需用钱的贷款人当成了“待宰的羔羊”。为了避免消费者们落入此类陷阱,平安普惠梳理了这类“低息诈骗”背后的套路。

通常他们会选择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发布低息贷款信息,先通过一个较低的贷款利息和较低的贷款条件,如不需要任何审批手续,秒批复作为诱饵,诱导贷款人向自己借款。等贷款人上钩之后,再开始巧立名目以保证金、手续费、会员费等名目提前收取各种费用。等受害者反应过来,骗子们已经“拉黑删除一条龙”,石沉大海无处可寻。

除此之外,在套路贷方面,骗子们还能做到“推陈出新”低息往往只是他们引受害者入门的第一步,更多手段是让人“防不胜防”。

今年9月,苏州公安就破获一起“新花样”低息套路贷诈骗案。有一位赵先生用车子作为担保,以一个较低的贷款利息和较低的贷款条件贷出一笔款项,条件是车上必须装个GPS定位系统,让贷款公司知道你车子在哪,并把备用钥匙留在贷款公司。赵先生“货比三家”之后,觉得只是抵押了一个备用钥匙,利息又低,应急资金也得到周转,车子还能照常用,一点也不耽误事,就签署了贷款合同。赵先生没想到的是,自己其实已经落入了对方的圈套。

赵先生共借25000元,实际到手是17000万元,借后不久就回了一趟四川老家,回来后车子就让贷款公司拖走了。贷款公司的理由是,这位赵先生去四川老家没有告知贷款公司,属于违约行为,要求赵先生支付违约金、本金、拖车费等,总计44500元去换回车子,如若不还对方就威胁卖掉车子还要找赵先生亲朋好友的麻烦,让他真是欲哭无泪。

所以,在此平安普惠提醒广发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主们,再贷款过程中,如遇到有以下特征的低息贷款,一定要警惕。

一、声称利率特别低(低于银行基准利率或0利率)的贷款机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二、贷款前向消费者索要费用的,因为正规的贷款机构在贷款前期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

三、签署合同的时候已经要谨而慎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