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酒“回家的礼物”主题短片浓缩满满的中国式年味儿

来源:中国网    2021-02-05 16:55
来源: 中国网
2021-02-05 16: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过了小年才是年!时至腊月二十四,春运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各地“年味儿”逐渐涌现出来,中国年的味道并没有被新冠疫情阻挡,无论“就地过年”或是按照防疫要求正常归乡的游子们,对春节的期盼已经涌现,并开始和亲友们一起采购年货了。白酒作为中国春节必不可少的饮品,始终是春节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也常被游子们视作最好的馈赠佳品。每年春节前夕,各大商超、电商渠道的白酒都会成为热销品,白酒似乎是中国式年味儿的“第一代言人”。

近日在央视播出的一条贵州习酒关于“回家礼物”的春节短片,我们从镜头中能看到异乡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看到中国人对“中国年”家庭团圆的重视程度。

在中国,白酒文化与任何国家的酒文化都不相同,其中关键的一环在于春节。白酒之所以被看作是年货采购中的“重头戏”,是因为它与每个家庭一年一次的大团聚不可分割,这股极为厚重的年味儿,需要配以美酒来庆祝,这股中国年的特殊味道,是无法替代的。

而牛年春节较为特殊,受到疫情环境影响,今年不少漂泊游子为响应防疫政策号召,选择“就地过年”,由此产生的思乡情绪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加浓烈。许多人虽身在他乡,但思乡之心早已飞到父母、儿女身边,他们有些用视频通话与家人叙叙家常,有些帮父母网购年货快递到家,年味并没有变淡。或许在特殊时期下,“就地过年”的游子也可以用一份温暖的回家礼物来表达情感,如贵州习酒短片中一样,让父母家人仿佛“见礼如面”,相隔千里也能笑开颜。

近几年,网络舆论中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年的“年味儿”变淡了,很难找到过年的“感觉”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产生上述感觉的往往年轻一代居多,而长辈们却不完全认同。这或许是由于年纪差异而导致对“年味儿”的理解不同。年轻一代刚刚从童年迈入青年阶段,容易将一些表象因素如小时候的年夜饭、新衣服、压岁钱、新玩具认定是“年味儿”的象征,而年长一辈人生阅历丰富,他们理解的“年味儿”是辛苦奔波一年后,全家人团聚庆祝的“情感”味道。

因疫情防控的需要,这种“情感”味道不减反增,因为那些选择“就地过年”的人发现,距离竟变成了情感联系的“催化剂”。今年春节无法与家人团聚的儿女,会更加重视和家人的每次通话,为他们精心挑选年货礼物。以白酒为例,它作为全家对新一年表达美好祝愿的媒介,在“就地过年”兴起的背景下受到更高的市场青睐,其中也不乏类似贵州习酒推出的“中国年·喝习酒”文化IP及“为幸福生活干杯”这样特别的春节祝福呈现。新春佳节席间的一杯好酒,在特殊时期下成为了隔空向家人表达祝福的重要载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