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和白猫,几代人的大上海情结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1-01-28 10:51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1-01-28 10: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电视连续剧《上海滩》,1985年在内地播出以来,刮起了一阵龙卷风,红透半边天,那首主题曲《浪奔浪流》,更是大家争相传唱的经典,大街小巷,时常能听到蹩脚的粤语唱出的“浪奔浪流,滔滔江水永不休……”

荧幕里的上海风云际会,勾起了很多人的向往,总想有一天能涉足,亲自去触摸上海的脉搏。地处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自1843年开埠,上海便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发展。

印象中,第一次“品尝”上海,是从一颗糖开始的。那时年幼,还在读小学,父母会给零花钱,每天放学后便在小卖部买几颗大白兔奶糖。拿着糖,仿佛握着一个甜蜜的世界,总是小心翼翼地拨开放在嘴里,然后把糖纸弄平整,夹在书本中。集糖纸,成了同学间沟通的趣事。谁的糖纸多,就倍有面子,毕竟这意味着零花钱的多寡。当糖纸集赞多了,便会请教心灵手巧的邻居姐姐,把它叠成满天星,假装把满天的星星装在了瓶子里、挂在了屋子中,装扮了整个童年的快乐。

然而,第一次“触摸”上海,确实从一瓶洗碗精开始的。父母给的零花钱,原意是让买早餐的,被悉数换成糖果后,吃出的蛀牙彻底击碎了他们的底线,遭告知,若再敢偷偷买糖果吃,就罚做家务。有时偷吃糖果,被母亲撞见,她毫不客气地动了“家法”,干家务是跑不掉的。当天晚上吃完饭,碗筷堆在洗碗池中。母亲站在一旁,唠唠叨叨,指挥着洗碗。母亲指着洗碗池旁边的白猫牌洗洁精说:“放水打湿洗碗布,把洗洁精倒在布上,挨个把碗擦一边,再用清水洗尽泡沫……”

年幼的人,通常是不长记性的。在偷买糖果和被罚洗碗间,童年悄无声息地溜走。告别懵懂,走向懂事。在历史课上,老师讲到,1972年周恩来总理将大白兔奶糖馈赠给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老师还说,大白兔奶糖跟你们家里用的白猫牌洗洁精都是产自上海,虽然你们没去过上海,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是可以看到上海的影子的,像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奶糖、洗洁精……很多都是那儿生产的,以后有机会你们就去考上海的大学,是那座海纳百川的城市,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丰富自己的阅历。

从老师自信的语气中,“上海制造”就是顶级好货的代名词,从电视剧《上海滩》看到了上海的繁华。那时,萌生的念头就是去上海,把大白兔奶糖吃个够,扛几箱白猫牌洗洁精回来“报复”母亲,走一圈张爱玲笔下的弄堂……这几乎成了几代人的大上海情结。

后来,怀着梦想,真去了一次上海,但因为专业的缘故,特意了解了一番白兔和白猫,这两个伴随了整个童年的东西,却已经成为了“中国驰名商标”,特别是白猫,在中国洗涤用品行业更是一骑绝尘,给中国家庭充当着“洁净卫士”。

白猫作为国内洗涤用品行业的领导者,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曾创下多个国内第一:第一包合成洗衣粉、第一座喷粉塔、第一台洗衣粉包装机、第一批浓缩洗衣粉。经几十年的发展,白猫产品已从原来单一的洗衣粉、洗洁精拓展为六大系列、几十个品种的清洁用品体系,即:清洁、织物洗涤、居家清洁、辅洗剂、厕所清洁、卫生消毒等系列。一直以来,白猫品牌不断创新,跳脱传统功能性强调清洁,透过安全的产品语言,传达亲肤的理念,使得它从众多竞争品牌中脱颖而出,跻身民族品牌的行列。

纵观白猫品牌,可谓是中国工商制造业的一部微缩史,它在洗涤用品行业的贡献有目共睹,“创新为本,品质如天”的信条,促使它精耕细作,在消费者心中拥有极高的地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