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地铁运营数据背后藏着怎样的城市运行密码
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的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共有4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33条,运营里程7545.5公里,车站4660座,实际开行列车2528万列次,完成客运量175.9亿人次,进站量109.1亿人次。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7545.5公里的运营里程是2015年底3293公里的两倍多,4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也比2015年底的25个多了19个。另外,“十三五”期间,上海、北京、广州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位居世界前三。在部分城市,城轨交通已经承担了公共交通50%以上的运输量。可以说,城市轨道交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十三五”成绩单。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磁浮等,其中地铁最为常见。人们也往往以地铁统称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地铁迅速发展的背后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56.1%提高到2019年的60.6%。人口数量的增长、城市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远距离出行需求的增多,催生了对地铁的需求。
而随着地铁的发展,又会反哺城镇化建设,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缓解交通拥堵、改善人们的出行。比如,云南呈贡曾经入住率不足三成,但昆明地铁1号线将呈贡与昆明市中心连成一片,人气旺了,开发商和商业体也跟着来了。如今,呈贡已变成了不夜城。从某种意义上说,地铁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人们幸福感的一个重要载体。
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地铁客运量超过28亿人次,北京地铁客运量超过22亿人次,广州地铁客运量24亿人次。以一年365天计算,北上广地铁日均客运量都超过了600万人次。这是受到疫情影响的数据,以往日均破千万人次是“常规操作”。
与之相对应的一组数据是《2020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提供的:北京的通勤半径达到40公里,上海达到了39公里,广州也有31公里。正是地铁的迅速发展、全年超过99%的正点率,让人们可以在距离市区上班地点较远、价格相对便宜的区域安居,几乎不用担心迟到的问题。同时,也扩大了人们的就业半径。当然,长距离的通勤也隐藏着职场人对于职住分离的无奈和心酸,这也将是下一步城市规划发展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无论是租房还是买房,离地铁的距离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人们对地铁越来越依赖,这也对地铁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准点之外,还要高效、舒适等。比如,不仅仅要盯着准点率,还要关注平均候车时间、平均响应时间、站台滞留率、车厢拥挤程度等。
穿梭于城市的地铁,每天摆渡着乘客,承载着他们的酸甜苦辣。越织越密的地铁网络,则见证着城市的日新月异。一组地铁运营数据的背后就是一个城市的运行密码,每个人都能读出不同的内容。
杜鑫
杜鑫
(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