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铁路 调度系统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0-10-28 15:44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0-10-28 15: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一行来到通号工程局集团承建的国家能源集团调度信息系统工程神池南站开展项目中期检查工作,对通号工程局集团施工工艺、工程管理、团队精神风貌等连连称赞。

检查组一行先后参观了神池南CTC/TDCS中心机房设备安装,机柜内线缆布放情况,观看了中心机房建设过程的BIM展示、调度信息系统演示,对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创新、过程管理、依规实施等一系列关键部位进行了细致的查看。

国家能源集团铁路是一条重载运煤通道,跨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在营里程2155公里,157个车站,涉及3个铁路公司9条线路。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调度信息系统是朔黄铁路、包神铁路、新朔铁路、国家能源集团总部运行的指挥“大脑”和“中枢神经”,能够覆盖国家能源集团总部运输调度室、各铁路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和各车站调度信息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对提升国家能源集团铁路一体化决策、计划,以及调度指挥效率,保障运输安全,同时能够满足国家能源集团数字铁路总体规划铁路大物流运输的新需求具有重大意义。通号工程局集团全面负责该项目通信、信号、信息及电力、房建等配套改造工程施工任务。

2019年9月18日,通号工程局集团成功中标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调度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期间,通号工程局集团外经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碰头叠加,内受项目信息模块开发量大,接口复杂、设备调试技术要求高等诸多困难,该公司国家能源集团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团队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施工规范要求,精心筹划、科学部署,历经255天的建设,高效确保了神池南CTC/TDCS数据中心具备各铁路公司车站接入条件,顺利搭建北七家数据机房涉及各铁路公司信息模块,完成新朔巴准线、包神甘泉线接入神池南CTC/TDCS中心等任务。

自进场以来,国家能源集团调度信息系统工程各项目分部认真贯彻落实地方政府、各铁路公司关于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的部署安排,坚持防疫复工“两手抓、两不误”的原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科学、有序、高效推进工程复工复产。项目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和战斗力,迅速成立 “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有效推进党建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与此同时,项目部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和国资委“三稳四保一加强”工作部署,推进“保疫情防控零感染、保生产经营促发展、保质量安全促稳定”工作目标,积极开展“抗疫情、保增长”劳动竞赛活动,全体参建员工干劲十足,克难攻坚,全力以赴完成施工任务。由于既有神池南LTE机房占用了需新建TDCS/CTC中心机房位置,需要将老机房搬迁才能实现神池南站LTE机房通信系统在新机房上线运行任务。建设团队在神池南LTE机房搬迁前,对设备连接状态、关键节点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认真总结梳理,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搬迁方案,做好新机房部署规划等相关准备工作。同时,积极克服老机房线路结构复杂、网络系统种类繁多等困难,仅用180分钟就完成了机房搬迁任务,这项“卡脖子”工程顺利解决,为神华集团各铁路公司实现信息共享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为稳步推进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调度信息系统工程整体实施起好步,开好局。

建设过程中,参建项目部全面落实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坚持样板引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全力以赴打造精品工程。项目部成立了BIM小组,建成了1个BIM模型库、基础模型七类、工程模型30个、设备材料模型1975个,利用BIM技术进行管线和桥架走向优化、标高调整及碰撞检查,找出了最合理的路径、最优的尺寸,实现了工程的虚拟建造,提高施工一次成型率,为施工方案优化、精细化施工提供了全新手段,为后期设备维护提供了方便。

在国家能源集团调度信息系统工程通信、信号专业清水河县站首件定标过程中,使用二维码进行技术交底,便于作业人员随时查阅工艺标准。通过二维码扫描查看设备配线、线缆排序等隐蔽工程可视化,为后期日常维护提供了可追溯的详细信息。同时,通过不断优化改进施工工艺方案,采用铝合金型材布线桥架和固线器保证线缆整体布放,做到层次分明、布局美观;在机柜间增加绝缘,走线架增加电缆来去向标识;接地汇集线根据不同用途套不同颜色热缩管进行防护,便于故障查找及设备维护;实行标尺配线,确保余留长度、配线弧度统一美观。

总结会上,检查组对通号工程局实施的建设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目前,项目部建设团队正以昂扬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项目建设中,将切实担起责任、真抓实干,继续奋发进取,锁定目标加油干,瞄准节点努力干,坚定不移在把国家能源集团调度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成精品工程的道路上奋勇前行,确保向业主交付一份满意的答卷。(王国君、许国瑞、刘战豪、刘崇、贾湖)

(王国君、许国瑞、刘战豪、刘崇、贾湖)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