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见证——全国诗人助力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活动”走进大方县、七星关区采风创作

来源:东方资讯    2020-10-20 14:14
来源: 东方资讯
2020-10-20 14: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这是北宋诗人周邦彦的一首著名诗歌,不见一个“喜”字,却全诗沁透着乡村画面的美。

  10月16日至18日,“乌蒙见证诗人助力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大型诗歌创作采风活动”走进大方县、七星关区,来自省内外的30多位诗人、作家郭思思、黄鹏、黄神彪、梁洪、杨辉、韦秀观、黄浩云、宾阳、卢智文、高作苦、甘谷列、郭翰、郭振、费明、周明宽、刘功明、孙倩颖、李静、祝惠群、朱广旭、胡筠榕、朱煌煌、周文学等参加了这次创作采风活动。

这次活动由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贵州省诗人协会、毕节试验区杂志社承办的《乌蒙见证——全国诗人助力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诗歌作品精选》大型诗歌文化工程采风活动,是根据省委宣传部领导要求“写出有筋骨、有温度、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而主动作为的首次采风活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联办公室主任、“芭莱诗会”代表团团长杨辉说:“乌蒙见证——全国诗人助力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大型采风活动”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唱响诗歌主旋律,助力脱贫攻坚战,在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让诗歌在场,诗人在场,意义深远,值得诗人、作家们积极响应。

此次采风活动,得到了七星关区生机镇、大方县投资促进局、毕节友谊医院、红土碗火塘人家、大方县大屯村第二卫生室、大方月牙泉山庄协助支持,诗人们走进乡村,住在乡村,诗写乡村,真实感受,真实呈现毕节脱贫攻坚的实在成果。以“文军扶贫”的形式,真实再现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典型,特别是站在全国的高度以诗歌文化形式宣传毕节,属全国少有,诗人学者们通过深入实地走访体验,真实感受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故事,意义深刻,值得所有人关注。

著名诗人、中国作协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会长黄鹏说,“乌蒙见证——全国诗人助力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大型采风活动”有血有肉,真实呈现诗歌的样子,接地气,走基层,是讲好中国故事的贵州诗歌样板。

17号下午,《乌蒙见证》 全国名家诗人助力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诗歌创作采风活动在毕节友谊医院6楼举行了座谈会。毕节市政协副秘书长、民盟毕节市委主委刘祖荣,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副社长、副主编杨超等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此次采风活动的作用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著名诗人黄神彪,著名诗人、广西检察官文联副主席梁洪,《南方诗人》主编高作苦,女诗人,广西漆诗歌成员卢智文,诗人、文化学者、中国文化报广西记者站站长宾 阳,女诗人、岜莱诗会主持人、广西民族报新闻部兼副刊部主任黄浩云,诗人甘谷列 ,以及贵州诗人郭翰、刘功名、郭振、周明宽等纷纷就此次采风活动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并达成了“新时代黔桂诗歌联谊会”机制,对于推动贵州诗歌发展,以及贵州文化的对外交流,有了一些尝试想法。

作为此次诗歌采风活动的协办单位,毕节友谊医院院长欧金国在座谈会上说,诗歌与医学自古一脉相承,都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医院是解决人们体肤、病理的问题,诗歌是解决人们精神的问题。今天碰撞到一起,一定会有很多闪耀的火花。毕节文化深厚,诗歌土壤肥沃。也是医疗体系发达的区域,“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友谊医院能够迎来这么多领导、专家、诗人、作家走访,这是医院更上一层楼的学习机会。但愿通过大家细腻的笔墨,能够发掘更多“医”与“诗”,“文”与“医”的精美对接。

此次采风活动结束后,采风活动所创作的诗、词、散文和摄影作品,均由贵州省诗人协会整理后评选后,将出版《乌蒙见证——全国诗人助力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诗歌作品精选》大型诗歌集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所有作品将依次在《乌蒙见证》等微信公众号展播。

    (文/郭翰,图/采风团)

(郭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