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文化X旺旺联名非遗年画韵味中秋礼盒,祝你旺上加旺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0-10-10 14: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消费升级时代,除了打造有趣新奇的消费体验外,与传统文化和非遗工艺的结合也成为品牌跨界的首选之一。品牌跨界的背后,不仅是传统和潮流的融合,更是为了满足年轻一代消费者对自我个性和精神价值的独特表达。

应运时代浪潮,国风如约而至,在食品市场掀起一场翻新迭代。它让我们在保留原本口味的同时,加以潮流包装和文化特性。以品牌为媒介、文化为语言,坚守文化态度和匠艺淬炼,从而唤起大家对文化的关注。

今年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起承文化联合旺旺以国家级非遗桃花坞木版年画为创作蓝本,通过设计再创的方式,玩转传统节庆,再现热闹欢腾的文化景象,传递年轻视角下的传统魅力,在当代生活中全新演绎传统文化,引发当代年轻人的文化共鸣,传递中秋佳节的温情和关怀。

  (桃花坞木版年画)

致敬传统,传承中国文化的美好

中国人爱热闹,也爱团圆。

月圆之际,万家亮起灯火,桂影婆娑桂酒香甜。作为汉族农耕社会的缩影,古时百姓们都爱在家中悬挂色彩鲜艳的年画,直观展现了人间烟火和世间百态。

桃花坞木版年画成形于明朝末年。它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老的彩色印刷项目。年画题材取自生活,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

  (桃花坞木版年画 - 乔麦老师作品 花开富贵)

《一团和气》作为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经典题材,从君王求天下安宁到民间求家宅平安,将人们祈求平安、团聚、团结、安宁的向往展现得淋漓尽致。

明宪宗朱见深做《一团和气》,纸本设色,纵48.7cm,横36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旺旺的惜缘精神又恰好与 团和气中的浑圆造型不谋而合,为突显“旺文化”的内涵,旺旺联合起承文化从以桃花坞木版年画中的“一团和气”造型为创作蓝本,将旺旺元素融入其中,结合中秋赏月情景,将传统年画通过时尚造型及配色,创造出旺旺年画主视觉,也通过传统文化寓意的赋予来传承中国文化的美好。

相聚一起,注定与众不同

喜神身呈团形,丰硕圆满。“圆”与“缘”同音,因缘分相聚,就像旺旺,大家有缘在 起。右上方的神旺大酒店,也代表了旺旺的旺月精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惜缘。

  (主视觉)

围绕在喜神周围的,代表从古至今的中秋喜乐之事:吃月饼、玩花灯、赏桂饮酒、嬉兔儿爷的天伦之乐,到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呈现出一派“古今共欢聚,天涯共此时”的和谐共生之美,表现出幸福、祥和、富足的“旺中秋”精神。

花间月下,将中秋美意收入匣中

除了视觉打造,起承文化和旺旺一起共创,打造了两款好玩又好吃的年画韵味月饼礼盒,在保留传统节味儿的同时丰富外观造型。旺月欢聚中秋礼盒为正经八版的“一团和气”,天地盖盒用主视觉满铺,呈现热闹喜庆、丰富多彩的画面感。旺月喜乐中秋礼盒取用传统盒型中的多宝盒造型,除了外观独特有趣,还蕴含了“盒内藏有各样珍宝”的文化内涵。两款别具匠心的月饼礼盒,配上6款新颖口味,每一枚月饼,都加上“旺”字图案,寓意“人旺、家旺、福气旺”。

  (旺月欢聚中秋礼盒)

  ( 旺月喜乐中秋礼盒)

重塑东方审美,给过去一个未来

文化形态本身并非一成不变,保护传统文化,不能只靠“守”,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在立足根本的前提下,求变求新。

以传统手工艺为例,它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它的成果建立于满足一定时期人们实用性的需求,并且在技巧不断的打磨中,形成完整的情感倾向、审美表达。手工艺诞生之初,就是为了满足和提高生活品质,而现在,它背后承载的文化、情感、审美内涵都需要我们持续传承和创新。

为了实现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文化元素与生活产品有机的结合,起承文化探索出“塑造文化生态圈”文化创承发展模式:通过文化梳理,设计再创形成IP,再通过品牌跨界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带到当下。

旺旺集团也一直注重节日礼品的打造,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有推出限定礼盒的传统。今年中秋,旺旺在传统节点再次发力,结合起承文化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的目标,双方强强联合,通过设计再创、潮流玩法和文化赋能,将中秋礼盒和年画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营造节日氛围感的同时宣传旺旺文化内涵。

带有强文化属性的产品——年画韵味中秋礼盒也让我们增加了一次和忠实消费者走心互动的机会。通过旺旺中秋礼盒,潜移默化地激起大家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和尊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桃花坞木版年画工艺的重新演绎)

本次中秋月饼礼盒合作,是旺旺在食品文创领域的新突破,也是起承文化将非遗手工艺带入大众生活的场景,与食品文创领域的又一次趣味结合。

通过重塑东方审美, 让非遗文化不再“高冷”,给过去一个未来。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