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首款RV1109人脸识别终端引关注,“新算法+新芯片”引发新浪潮

来源:中国网    2020-09-22 15:51
来源: 中国网
2020-09-22 15: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网 | 2020-09-22 11:04

9月21日,业内首款基于RV1109芯片平台的人脸识别终端正式发布。该产品由智能硬件制造开发设计公司天波信息推出,基于Linux4.19系统,采用虹软ArcFace Arm Linux-1109算法。

该设备配备RGB和IR双目摄像头,支持强顺光和强逆光环境,人脸识别精准度达到99.8%,兼具音视频对讲与刷卡功能,防水标准达到IP65,在室外也能稳定运行,高度适用于门禁、闸机等应用场景。

除性能出色,该设备对行业最大的意义在于,这是业内首次发布RV1109人脸识别终端产品。

RV1109是业内知名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瑞芯微电子(“瑞芯微”),针对视觉领域推出的高性能AI视觉处理器,内部集成双核 ARM Cortex-A7 CPU 和算力高达1.2Tops的NPU。

相较于通用芯片,RV1109平台具备更强算力,基于NPU这一专门针对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处理核心,能够在拥有出色视觉算法处理能力的同时,兼具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性价比。对人脸识别设备厂商而言,在门禁、闸机等应用场景中,RV1109可以显著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亟需跟进的市场趋势。

【虹软人脸算法,完美适配RV1109平台】

为配合RV1109投入使用,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也推出了人脸识别算法ArcFace Arm Linux-1109,性能更安全稳定、能力更丰富。

ArcFace Arm Linux-1109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丰富功能全面集成】

ArcFace Arm Linux-1109集成了人脸采集、比对、识别、属性检测、人证核验等多种功能,一款算法即可满足市面上大部分产品开发需要。算法性能也进一步提升,实现毫秒级识别,即使在室外逆光、强光等复杂环境下,也有上佳效果。

【大面积遮挡识别】

ArcFace Arm Linux-1109除了市场上常见的人脸识别功能以外,还额外集成了大面积遮挡人脸识别功能。该功能针对大面积遮挡对人脸定位、识别、跟踪、活体等多个功能的影响,都做了针对性优化,在局部特征增强方面设计了相应策略,确保遮挡下也能准确识别。

【活体检测双重保险】

ArcFace Arm Linux-1109同时支持RGB活体检测与IR活体检测,进一步优化了抵御面具、视频、照片的防攻击性能,为技术安全提供双重保障。

【图像检测优化算法体验】

首先,ArcFace Arm Linux-1109具备图像质量检测功能(FQ),通过在人脸注册及摄像头抓取环节中进行图像质量检测,能够自动剔除画面模糊及小角度的人脸图像,大大提高识别效率。开发者基于该功能,可以有效提升如无感通行的人脸识别门禁等一系列产品的用户体验。

【离线激活满足安全需要】

ArcFace Arm Linux-1109支持离线激活,也可以满足安全级别更高、不支持公网接入的场景。开发者可自主选择在无网络运行环境下离线激活SDK,保证自身客户的数据隐私。

【Linux版应用套件,解决嵌入式开发难题】

Linux由于其系统特性,使得嵌入式应用开发难度较高。考虑到该问题,虹软视觉开放平台同时推出了Linux版本应用开发套件,旨在解决中小型企业软件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支持“零代码开发”条件下,将ArcFace Arm Linux-1109算法直接部署至各类硬件设备中,实现人脸识别的快速、低门槛落地。

通过该应用套件,厂商可以省去大量软件开发的繁琐工作,将更多精力专注于自身擅长业务。

硬件厂商可直接将应用套件安装包灌入设备,加快产品落地出货速度。在Linux系统下实现人脸识别功能的同时,硬件厂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修改产品参数,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集成商则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选择接入方案,像单机工作、离线管理、接入自有平台、进行云端部署等常见需求,应用套件都预留了丰富接口和升级空间,以便用户灵活使用。

基于Linux系统、RV1109主板的人脸识别终端设备,凭借其稳定性能和高性价比,在细分领域中拥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预见,在天波信息率先进场的同时,大批玩家也将第一时间跟进。面对初升的市场浪潮,如何主动拥抱变化,快速推出具备竞争力的新产品?虹软视觉开放平台提供的ArcFace Arm Linux-1109及应用套件,将成为抢占先机的强劲助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