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国际煤博会暨华为中国生态之行2020·智慧能源榆林峰会成功举办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0-09-10 16:22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0-09-10 16: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8日-10日第十五届榆林国际煤博会成功举办,该活动是榆林市煤炭生产企业与国内外大型能源企业、煤炭科研机构、煤机制造企业等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次活动中,华为携手合作伙伴展示了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底座的智能矿山端到端解决方案,涵盖了“采掘机运通销”各个领域。

政要领导参观华为智能矿山展厅

陕西省副省长程福波在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临的陪同下参观了华为智能矿山展厅,并对露天矿无人驾驶舱、井下5G基站、5G定位、5G应用等进行了解。陕西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金柱,对华为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并指出,华为作为全球ICT基础设施的领军者,助推了煤矿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榆林煤炭产业发展。

  程福波、李春临一行参观华为展区

  李金柱一行参观华为展区

华为·榆林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正式揭牌亮相

今年1月6日,榆林市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华为·榆林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深化合作协议》,榆林市智慧社会运营有限公司与华为签订了《数据中心云计算服务销售合同》。而在9月8日的中国·榆林国际高端能源化工发展论坛上,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临与华为中国区副总裁雷战奎为“华为·榆林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揭牌,该数据中心是华为在全国唯一的能源大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建设及运营,将引导省部和地方能源数据、能源企业及其他企业等各类数据上云,汇聚数据、落地生态,为榆林产业数字化打造能源“榆林指数”提供底层支撑。

  携手“懂行”伙伴,共商智慧能源发展大计

9月10日上午,由榆林市委网信办市智慧社会建设局、榆林市招商服务中心、华为公司、榆林智慧社会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华为中国生态之行2020·智慧能源榆林峰会成功召开。榆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博在致辞中指出,榆林能源领域要加快“上云”步伐,确保我市尽快实现“汇聚数据、落地生态”的战略目标,把能源大数据产业打造为支撑榆林未来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力争将榆林打造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能源数谷”。

  榆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博

华为陕西政企业务总经理付岩在致辞中指出,在1张网,1个大数据中心,安全、标准、运维3个体系,4个数据库,N个应用的总体框架下,华为将与榆林市政府共同开展榆林市新型智慧社会专项设计工作,充分发挥华为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方面优势,协助政府积极推动“智慧社会 数字榆林”建设。

  华为陕西政企业务总经理付岩

榆林智慧社会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玉琨对华为·榆林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发展规划进行介绍。马玉琨表示,榆林市委网信办市智慧局积极推进,榆林智慧社会运营有限公司认真落实,在科创新城数据中心未建成前,创新性地按照“业务前置、小机房、低成本”的策略,有序开展了过渡期各项工作,于今年8月底完成了前期筹建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9月1日,数据中心云业务正式上线,提前完成了第一阶段目标。

  榆林智慧社会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玉琨

之后,在榆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博,华为陕西政企业务总经理付岩,榆林市智慧局局长侯进亮,榆林市智慧局副局长白涛,榆林智慧社会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玉琨,华为陕西政企榆林业务总经理赵越超的共同推杆下,华为·榆林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正式上线。

上线仪式后,榆林学院与榆林能源化工交易中心分别与智慧社会运营公司进行了框架合作协议签约。旨在助推榆林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并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智慧社会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榆林学院与智慧社会运营公司签约

  榆林能源化工交易中心与智慧社会运营公司签约

当前,煤炭矿业化工面临安全生产、运营管理等多方面挑战, T技术成为矿山化工等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基石。华为中国政企矿业有色系统部首席专家王希政在“新ICT,助力矿山迈上智能新时代”演讲中指出,华为智能矿山联合解决方案打造了“3个1+N+5”的智能矿山整体架构。未来,矿山系统正朝着无线化、业务云化、平台化、智能化四大趋势方向演进。华为智慧园区业务部高级专家余树鹏在“安全 绿色 高效,定义化工园区新标准”的演讲中指出,华为将秉承以数字平台赋能,将复杂交给自己,将简单留给客户与生态伙伴的原则,携手更多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开放共赢,构建智能矿山、化工生态圈,共同迈向智能新时代。

未来,华为将针对能源行业的共性需求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并与行业伙伴开展联合创新,以推动煤炭矿业以及整个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共同迈向智能未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