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板、摄像头、整机等硬件商如何入局千亿人脸识别市场?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0-09-03 15:56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0-09-03 15: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由于疫情影响造成的市场需求不确定性,2020年整个电子产业的供应链都受到了较大影响。但作为一家典型的硬件供应商,广东星马电子却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一份满意成绩:产品远销海内外多个国家,仅上半年销售额就超越了去年全年。究其原因,这与星马入局人脸识别市场,生产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不无关系。

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必然会带动市场对于硬件产品的新需求。过去,摄像头、开发板、整机等硬件厂商所面临的存量市场已相对固定,亟待增量市场的开发。如今,随着人脸识别的进一步广泛商用,更大规模的人脸硬件蓝海市场已经逐渐形成,硬件厂商也从中受益。

星马电子的存在并非孤例,尤其在疫情期间,人脸识别提供的各类无接触应用成为了刚需,全球市场需求激增,典型应用如人脸识别测温机、人脸识别梯控、人脸考勤机、酒店人脸入住一提机、人脸门禁机等等,都收获了大批订单。

【人脸商用机遇之外 硬件厂商所面临的焦虑】

尽管人脸识别堪比东风助力,但笔者与企业的交流中得知,很多硬件厂商仍然处于焦虑之中:在人脸识别设备的产业链上,它们头顶的天花板并不高,发展容易陷入瓶颈。他们在整条产业链中并不处于优势地位:既不直面终端用户场景和需求,导致对于产品的理解和创新有限;同时也不具备软件研发能力,只能根据订单生产硬件,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容易撞上“天花板”。

尤其在实际项目中,人脸识别硬件需要对接实际的应用系统才能满足客户最终需求,如门禁系统、考勤系统、测温通行系统等。但是,硬件厂商主要将研发资源投入硬件研究、生产和销售上,缺乏软件开发能力。如果要扩展市场、提高议价能力,就必须加大投入进入不擅长的软件开发领域,或者捆绑合适的应用服务商合作竞标,这也是人脸识别领域中硬件厂商普遍面临的困境。

据了解,已经有部分硬件厂商,因为无法快速得到软件能力的支持,导致花费大量时间讨论和确定软硬件结合的集成方案,更甚者,严重影响项目的交付周期。

经济学上有一个名为“价值链”的理论:在一个企业众多的市场活动中,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才是价值链上“战略环节”。企业想要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掌握更多战略环节。那么对于硬件企业而言,如何掌握软硬集成能力、客户拓展等战略环节呢?或许拥抱第三方、中立且开放的AI产业平台会成为破局之策。

【开放平台助力破局——向内获取技术支持,向外得到渠道拓展】

“对我们这类靠硬件起家的企业而言,算法与软件研发很困难,不仅要重新组建研发团队,还需要海量数据对算法进行长期训练。”星马电子总经理程俊说,“但引入虹软视觉开放平台的算法和技术之后,我们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人脸识别测温机的软硬一体化落地,从单一的硬件制造商升级为具备解决方案能力的综合型企业。”

基于虹软提供的ArcFaceGo应用套件,硬件厂商可以快速甚至零代码搭建人脸识别闸机通行、刷脸考勤以及人脸识别测温等应用。同时,利用它的开源属性,也完全能够在此基础上开发成一款符合自身业务需求的产品,并投入商用。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虹软视觉开放平台还推出了产业链市场,帮助整机、开发板、摄像头等硬件制造企业向下游拓展更多客户。

位于深圳的前海金顺是首批入驻产业链市场的企业之一。“作为产业链条上的一环,我们过去习惯待在幕后,没有真正面对终端用户的场景和需求。借助虹软产业链市场提供的渠道,把我们从幕后推到前台,和用户有了沟通。” 前海金顺总经理华建新表示,虹软视觉开放平台产业链市场的发布,对硬件制造厂商而言会发挥极关键的作用。

通过虹软算法能力的加持,前海金顺率先推出了3个系列的人脸识别迭代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目前,前海金顺有90%的业务都和人脸相关,并经由产业链市场向下游拓展了客户渠道,获得了更广阔的商业空间。

【结语】

总结而言,以中立身份出现的AI开放平台,已经成为硬件制造企业入局人脸识别市场非常不错的合作选择。

首先,通过平台,硬件制造企业可以快速获取研发门槛很高的高质量算法,以及得到整体技术体系和生态体系的赋能。

其次,平台的中立身份,可以让更多的厂商放下戒心,共同商讨合作价值。统一连接,统一调用,缩短软硬件的联调时间,无论是对硬件制造厂商还是应用服务商都是一种诱惑,因为他们将更多精力可以聚焦在自身的专业领域。

另外,平台入场也利好于B端客户。客户关注项目的交付时间和质量,这样的平台对提高项目的交付质量,缩短项目的交付时间,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