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中外 MBV Tea 重塑中国茶品牌之路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0-08-07 16:51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0-08-07 16: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茶,最早被中国发现与使用,至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

中国茶叶种类丰富,其中包括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类,而名茶亦是不计其数,如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铁观音、黄山毛峰等。只是,叫的上来名字的茶品牌却少之又少,业内人士称这一现象为“有名无姓”(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

而作为茶叶原产国的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广、从业人数多、茶产量大,为什么还会造成这种“有名无姓”的怪象呢?我们细细道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中国人才有喝茶的习惯。直到1560年,茶才被葡萄牙人带入欧洲;1650年,茶被荷兰人带入美国......至此,茶开始在世界慢慢传开......

而对世界茶叶发展有着转折意义的事件便发生在1830年,英国人在印度开始尝试种茶,并开始了茶的工业化进程,其中不仅包括了种植、加工、流通等物理层面,且在产品形态、品牌形成、品饮方式等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引领了世界茶文化的潮流,譬如风靡全球的英式下午茶。

也就在这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中国,这个原本创造了无数茶叶辉煌的国度,在茶叶的世界舞台上,开始慢慢失色了。尽管它的种植面积与产量一直居高不下,可是它与世界的脚步,却被越拉越远。

从19世纪起,茶便在英国等国家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开始塑造茶的标准化、品牌化,将茶品牌作为一种独特的名牌,带向世界。

但是茶在中国,却一直停留在农业文明中,直至近些年,才慢慢开始了自己的茶叶工业化之路。可所谓“茶中江湖水太深,茶中江湖水很浑”,中国的茶叶变革之路注定是异常艰辛的,中国茶品牌的发展也注定会是困难重重。

受传统农耕文化影响,中国茶叶生产至今仍保留着小农经济模式。大量的茶农自建小作坊,自己独立完成种植、加工、物流、包装、销售等环节。这类的茶成品虽加工度不高,但却很有市场,因此像这种模式在中国很多地区仍广泛地存在。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茶叶生产企业众多,各类茶叶加工厂超过7万余家,茶叶精制加工厂只有不到2000家,小规模制茶作坊仍是生产主力。而这种小农经济模式,也是中国茶“有名无姓”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也与中国茶品类繁多有关。除了基本的六大类,根据不同产地与采摘季节划分,又有着几十个细分品种。各个品种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特色,就他们本身茶的品种,往往叫出去,就是一个“品牌“.

不过好在近些年来,中国的茶品牌也开始涌现得越来越多,其中比较特别的如MBV Tea,它的品牌宗旨是不仅要弘扬中国茶文化,且要荟萃世界好茶,做中国品牌的世界好茶。

中国的茶品牌发展道路也许会有些艰辛,但苏醒后的中国茶企,从未停止创新与变革的步伐,不断努力,去实现中国茶叶的复兴。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