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生团队深入乡村科技助农:1年带动就业36人,人均每亩收入提高8倍

来源:东方网    2020-08-05 14:05
来源: 东方网
2020-08-05 14: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东方网记者刘理7月27日报道:农产品若销售不及时,容易产生贮存难、易腐烂、耗损大等问题。如何解决“大量种植、大量滞销”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上海理工大学巾帼不让蔬“霉”的创业学生们成立了一支科技助农小分队,通过研发“真空低温油炸机”延长农副食品加工链,助力祖国打赢脱贫收官之战。

记者了解到,该师生团队的机器投入山东省平邑县流峪镇北申庄村一年后,累计加工当地鲜农产品两千吨、带动就业36人,申庄村农民的收入也从每亩产700元上升到亩产6000元,每亩收入提高8倍。

走进贫困地区 服务革命老区

平邑县是山东省贫困县之一,当地农户大量种植黄桃、山楂等农作物。当地,存在着农产品贮存难、易腐烂、运输困难、耗损巨大、附加值很低等问题,不少农民因为赚不到钱而放弃种地,外出打工,还有一些农民处于失业待帮扶状态。

如何帮助当地农民解决这一难题?大学生创业者们认为,科技创新是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最有效手段,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巾帼不让蔬“霉”科技助农小分队的大学生创业者们在参加完产品升级研讨会后,驱车6小时再次来到她们产品使用地之一的山东省平邑县流峪镇北申庄村,进行产品应用实践调研,检查助农效果,听取农民使用反馈,为真空低温油炸机的产品升级做准备。

对接村民企业 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北申庄村的刘总、崔总和闫总深刻理解村民的长期贫困状态和心理现状,“大量种植,大量滞销”所带来的影响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一直在为解决村民致富问题而奔波。

在看到真空低温油炸机产品的实效、产业链和当地巨大的农业种植市场后,3人决心加入到了巾帼不让蔬“霉”科技助农小分队的扶贫助农工作大军中,于是在2019年底以两台真空低温油炸机为基础成立山东北申食品有限公司。

为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科技助农小分队和北申庄村的三位老总商定以自己投资,先行先试的方式开始工作。和农户沟通后,选择土地承包的方式,由北申承包土地雇佣当地的农民按要求种植,为食品加工提供原材料并开展产业链销售,取得成效后带动农民种植,北申全部收购的方式带动村民致富。

记者了解到,该模式运营一年,累计加工当地鲜农产品两千吨,带动就业36人,同时带动了当地105名农户种植秋葵、黄桃等农作物。

此外,农民的收入也从亩产700元上升到亩产6000元。当地农民看到了切实的成效,真正的赚到了钱,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也愿意重新拾起种地的工作,决定返乡创业。

不断拼搏 通过创新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

北申模式实践的成功,让上海理工大学巾帼不让蔬“霉”科技助农小分队的大学生创业者们对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他们决心继续通过真空油炸技术助力更多贫困地区的农户摆脱农产品滞销、损耗的困扰。

每次走访农户和农业合作社后,团队负责人王艺洁都会感慨万千,重复自己那句“学以致用,用科学技术建设新农村”的梦想。

王艺洁认为,真空低温油炸机是符合当地情况的、能帮助农民增收的一项技术,是能实际解决问题的技术,真是一把“金钥匙”,为她的科技创新增加了无穷的动力。

在与政府领导、村干部、企业和农户的交流中,巾帼不让蔬“霉”科技助农小分队得到了他们认可。北申庄村崔总表示,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发展农户种植和合作种植,签订收购协议,让限制土地得到利用,发展高产值经济作物,这种模式让农户得到了得到了实惠,带动了村民返乡创业的热情。

 

(刘理)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