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联合多家机构推出“野影计划”,呼吁用户关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0-06-02 18:4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0-06-02 18: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是全球生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为帮助公众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价值,5月22日至6月22日,快手联合福特汽车环保奖、野性中国、阿拉善SEE基金会共同推出“野生动植物保护影像评选计划”(以下简称“野影计划”),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带大家走进国内野生动植物的真实生活,并了解它们的相关保护工作。

据悉,本次活动旨在提升专家、机构使用短视频进行科普及倡导的能力,并通过快手平台优势扩大其影响力,提高快手用户及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议题的关注。活动期间,快手特邀三位专家开启直播专栏。在专栏中,专家们将通过独特的视角,向大家展示野生动植物“不为人知”的可爱一面。

  专家在线讲解熊猫冷知识

5月29日下午1点,在“长青熊猫卫士”直播间(快手ID:1913821414)中,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陈鹏老师,带大家走进长青保护区,探访野生大熊猫的踪迹。

直播一开始,老铁们就在评论区疯狂刷屏,“想看大熊猫”,“专门为了大熊猫来的”......看到如此积极的老铁们,作为大熊猫的“铁粉”,陈鹏老师在线提出了两条关于熊猫的冷门知识:熊猫有几种颜色?有几根手指?老铁们踊跃回答,可惜全部“回答错误”。

“一般来说熊猫是黑白两色,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因基因突变导致的棕色熊猫。”关于熊猫有几个手指的问题,陈鹏老师向大家介绍:“在熊猫的前掌上有一个没有指骨,更像是一个肉瘤的‘手指’,通常被称为‘第六指’,它的存在可以帮助大熊猫轻易的夹住长竹竿”。

关于老铁们想见熊猫的小激动,陈鹏老师忍不住给大家“泼冷水”,“野生大熊猫和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同,野生动物都是怕人的,能不能看到都要靠运气。”此外,陈鹏老师还向大家科普了四川熊猫和秦岭熊猫的不同,“四川熊猫长相更接近熊,嘴部较长,但秦岭熊猫更像猫,它的头更圆润,更憨态可掬一些”。

随后,陈鹏继续带大家走向保护区内部,穿过葱郁的树林,依稀听见鸟叫。秦岭南坡山林里的野樱桃、野生猕猴桃、耧斗菜、猫屎花,只有在野外才能看到的野生植物,一一在直播间亮相。隔屏就能看见的聚集进食的蝴蝶,让老铁们纷纷感慨自然界的美。

在向保护区深处行进时,陈鹏和同事偶然发现野生大熊猫的踪迹:带有熊猫咬痕的笋壳,以及少量的熊猫粪便。陈鹏拿起熊猫粪便向大家解释道:“熊猫消化率低,粪便也带有竹子的清香。”镜头下的熊猫粪便,更像是一坨被嚼烂的竹子纤维,让评论区的老铁们直呼新奇。

整场直播中,陈鹏一直呼吁大家“一定要保护环境,关注生态。”同时,他也希望大家通过这次直播,对巡护员的工作有所了解,看见辛勤工作背后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呼吁野生动植物保护,快手一直在行动

除了推出系列直播外,快手针对此次“野影计划”,还在站内上线了#神奇动物在这里#的话题活动。活动期间,个人用户凡带话题#神奇动物在这里#发布野生动物相关视频,都有机会获得“野影计划”文创礼包、快手流量等豪华大奖。专业环保机构参与本活动,则有机会瓜分40万元环保扶持金。

需要注意的是,活动页面分为专业大V团和公众赛道两种参赛方式。截至目前,带话题上传的参赛作品累计播放次数已经超过2.7亿。

全世界大约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几乎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需要大家的关注和行动。

事实上,快手一直在通过各种努力,呼吁公众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作为面向普通人记录和分享生活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快手始终坚持普惠的价值观,致力于用有温度的科技提升每个人独特的幸福感。

截至2020年1月,快手拥有超过3亿日活用户,库存短视频数量超过200亿条,是全球领先的生活分享社区。 同时,快手是国内拥有最多动物宠物短视频内容生产者的平台之一,拥有头部动物宠物达人近5万人,每天快手上的动物宠物内容短视频或直播播放量高达4.3亿次。

接下来,快手也仍会通过影像征集与专家科普的形式,帮助公众正确了解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同时展示环保领域的保护实践和成果。

据了解,6月5日,参加“野影计划”的另一位专家钱正义将为大家带来“深入长江直击江豚跃出水面”的精彩直播,而“野性中国”创始人、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也将在活动期间,择日为大家直播揭秘青海藏狐不为人知的秘密。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