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中的“五一”旅游市场:景区有序开放 市场人气渐旺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通知强调,各地旅游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按照分区分级原则,做到限量开放、有序开放。类似的疫情防控举措,也出现在杭州千岛湖、成都宽窄巷子、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景区。

复苏中的“五一”旅游市场:景区有序开放 市场人气渐旺

来源:经济日报    2020-05-06 08:06
来源: 经济日报
2020-05-06 08: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聚焦复苏中的“五一”旅游市场——

景区有序开放 市场人气渐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诗阳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多种优惠活动“攻势”下,各地民众旅游热情上涨,周边游、自驾游、生态游、乡村游等成为消费热点。随着旅游市场复苏,疫情传播风险也有所上升。为此,各地旅游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按照分区分级原则,做到限量开放、有序开放,确保出游民众玩得开心,更玩得放心——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小长假。与往常相比,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有哪些新特点?各地景区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有序开放?疫情期间,旅游企业怎样逆势突围?记者就此作了采访。

市场活力初现

“疫情发生后,孩子都没怎么出过门,趁着‘五一’假期,带她来郊区呼吸下新鲜空气。”北京市民李先生说。假期首日,李先生与家人来到北京紫谷伊甸园景区野餐。景区内的草坪上扎满了五颜六色的帐篷,孩子们你追我赶,十分热闹。

同一日,在闭馆近100天后,故宫博物院恢复开放。故宫博物院实行预约、错峰、限流参观,每日限流从原来8万人次降至5000人次。数据显示,故宫不仅“五一”假期的门票全部售罄,甚至假期后第一个休息日——5月10日的门票也已售罄。

据不完全统计,5月1日北京共有124家等级景区开放,331家乡村民宿恢复营业。同时,北京市文旅局推出御道漫步、古建遗芳、皇城雅韵等10条“漫步北京”精品线路,引导公众安全有序“逛京城、游京郊”。

从全国层面看,各地文旅系统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推动行业有序复工复产。5月1日,全国共有8498家A级旅游景区开放,约占总数的70%。部分地区更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例如门票免费、住宿优惠、发放消费券等。

以海南为例,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推出提前预订送景区门船票及潜水培训考证的“五一能量假期套餐”;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发布“0元劳模特惠”“全国医务工作者免票游”等福利;海口市推出了以“五月的海风”为主题的六大优惠活动,包括发放3000万元乡村旅游消费券,开启海南免税优惠月等。

在多种优惠活动“攻势”下,各地民众旅游热情上涨,黄鹤楼、西湖、鼓浪屿等景点受到游客青睐,周边游、自驾游、生态游、乡村游等成为消费热点。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旅游市场活力已初步显现。

疫情防控为先

随着旅游市场复苏,疫情传播风险也有所上升。“移动性是旅游业的天性,游客自由流动带来了无限制传播性,热门景点人流密度在特定时段易于稠密,又进一步加剧了疫情传播风险。”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表示。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通知强调,各地旅游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按照分区分级原则,做到限量开放、有序开放。“五一”假期期间,各地旅游景区都是怎么做的?

5月3日,北京颐和园景区入口处,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在园人数。“我们提前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约了门票,现场售票全都取消了。”游客王女士一边说着一边跟着队伍向前挪动。经身份核验、体温测量合格后,王女士顺利进入园区。

针对假期游客突增情况,颐和园实施分时入园措施,根据客流规模实施预警管理,并设置单行游览线路防止游客对流。园区内每隔几米便有一位手持提示牌的疏导员,引导游客按规定路线游览,确保游客不聚集、不扎堆,文明有序参观。

类似的疫情防控举措,也出现在杭州千岛湖、成都宽窄巷子、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景区。各地严格执行接待量不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30%的要求。

以泰山景区为例,由于出现局部拥堵情况,景区连发3条通告控制客流。5月1日22时06分,泰山景区发布通告称,截至当天22时05分,泰山景区游客量达到最大承载量的25%,已暂停售票。23时25分再发布通告称,自5月2日起实行分时预约制度。23时30分又发布通告,决定在日出后实行分区分时通行措施。

近端疏导、远端限流的防控措施效果明显。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全国各地景区基本做到了限量、错峰、安全、有序开放。不过,预约和限流政策让部分没能买到门票的游客感到沮丧。吴必虎表示,目前国内疫情尚未结束,境外输入压力仍在增大,旅游景区要时刻绷紧防控弦,因地制宜制定严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限量总体控制是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的根本前提。”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席建超认为,现阶段景区复工复产的本质属于“底线管理”,应以确保游客生命安全作为管理第一要务,“力求做到游客既能有序进得去,又能马上散得开”。

“云游”受到热捧

出于对疫情的担心,选择“宅”在家里过“五一”的人也不在少数,各大平台提供的VR产品、旅游直播、线上观光等服务使得“足不出户尽观天下”成为现实,线上“云游”受到热捧。

5月1日至5日,抖音推出“云端旅游局”直播活动,包括“不可思议的探险”“走遍美好中国”“舌尖上的城市”等板块,让观众跟随镜头走进云南大理、新疆喀纳斯、浙江普陀山、珠穆朗玛峰等景区。

此前,为了减缓疫情冲击,早有多家景点开启“云游”模式,满足公众“疫”时需求。

携程发起了“景区云旅游”活动,联合8家供应商免费开放超过3000家景区近7000种语音导览产品;敦煌研究院和腾讯联合推出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用户动动手指便可以360度探索全景数字洞窟;马蜂窝旅游与快手短视频联合推出“云游全球博物馆”系列,以直播形式带领观众线上游览著名博物馆和美术馆……

从语音、图文到VR,再到直播,“云游”的表现形式层出不穷,给公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中国旅游研究院景区研究专家战冬梅表示,“云游”把握住了疫情时期的市场需求,互联网快速发展又为景点开展云服务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支持,推动“云游”从概念走向现实。

“‘云游’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例如,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突破天气、交通、客流量等客观因素局限,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拥有诗和远方。”战冬梅表示,“云游”不仅是“疫”时之需,疫情之后,人们在线下出行前还可以通过“云游”方式选择和提前了解目的地,作足攻略,以便获得更好的游览体验。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景点加入“云游”行列。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表示,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下一步,文旅部将加快发展数字文旅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旅游消费提质升级。

(曾诗阳)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