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双战双赢” 佛山张槎街道在行动

来源:海外网    2020-03-02 16:39
来源: 海外网
2020-03-02 16: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还要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作为广东佛山的工业重镇,张槎街道的担子不轻。城乡接合部的地理区位,意味着城边村、城中村、插花地、出租屋遍布,人员繁杂密集;工业重镇的经济地位,又让张槎在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时面对比许多地方更加棘手的问题。面对疫情,张槎街道领导干部强力统筹、靠前指挥,基层党员、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飘扬在战“疫”第一线,推动全街道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针对中小企业众多、企业复工复产任务繁重等问题,张槎街道宣传引导、防控监管、物资支援、服务关怀“四管齐下”,与企业共渡难关,推动企业危中寻机。借疫情“大考”,张槎补齐卫生、管理、服务等历史短板和漏洞,不断完善与强化以党组织统一领导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持续提升基层善治能力。战“疫”当前,进击“双战双赢”,张槎铆足干劲、充满信心。

党旗飘扬:党员带头织密联防联控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张槎街道响应国家和上级号召,第一时间进入迎大战、备大考的战斗状态,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守土担责,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强力统筹 打出战“疫”组合拳对抗疫情,张槎街道从一开始就进入冲锋状态。大年初二,禅城召开全区党政班子(扩大)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团结协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日,张槎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动员大会,动员全体党员干部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机关、社区干部提前上班值守。张槎街道党工委书记颜雪锋表示,要以最严格的措施遏制疫情扩散。春节前,张槎街道领导班子就一直坚守岗位,统筹指挥疫情防控工作。包括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在内,一系列防控工作迅速铺开。一方面,张槎成立多个功能组,按照“查、控、隔、消”方针,全面落实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张槎街道领导班子和职能部门领导下沉到村居、企业,加强联系指导和服务支持。快速行动、全面部署、强力统筹、联防联控……张槎街道党群合力,打出一系列战“疫”组合拳,疫情联防联控网越织越密。

党建引领 哪里有需要,就把临时党支部建到哪里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最大的力量也在基层。面对疫情,张槎各级党组织冲锋在前、勇挑重担,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统筹全村防疫工作、协同兄弟村共同防控、大喇叭村村响……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从前方统筹到一线防疫,莲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锦碧始终在线,群策群力严防疫情。

这并非个例。大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启镰创作方言打油诗,用“大声公”巡村播放,让防疫宣传深入人心;村头村党支部委员区伟康唱出粤曲发烧友自主填词的《全面防疫》粤语歌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抗疫信心。

哪里有需要,就把临时党支部建到哪里。由于莲塘村与大富村、村头村、村尾村同属莲大片区,张槎街道成立了莲大片区临时党组织,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强化责任担当。

(莲塘村党员24小时轮岗站岗,对出入的车辆和人员开展测量体温、提醒村民佩戴口罩等工作。)

不仅如此,张槎街道还成立了15个农村临时党支部和7个社区临时党支部,统筹开展辖区志愿服务工作,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现有党员志愿服务队53支,党员志愿者1587人。

冲锋在前 “如果我们怕了,谁来守护大家的安全”

2月1日,古灶村委会工作人员陈燕新和居家隔离人员高先生进行了视频通话,帮他购买了物资后,便送到了高先生居住的出租屋。

这样的情景,成为古灶村部分党员的日常。古灶村有一支12人的党员先锋队,随时冲锋在抗疫一线。此外,认领居家隔离服务岗的党员还对居家隔离人员提供一对一服务。

(张槎古灶村党员为隔离人员买菜)

“疫情不灭,我们不退!”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句话已成为张槎街道党员干部的口头禅和日常状态。例如,有着28年党龄的社区民警刘智斌,从1月20日至今,一直坚守在社区防控岗位上。“如果连警察都累了、怕了,谁来守护大家的安全,我必须站出来并坚持下去,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

在张槎,1500名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部门、村居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纷纷成立,设岗数量105个,434个无职党员领岗领责。

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勇当抗击疫情的急先锋,深入村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一线,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复工复产:“四管齐下”助企业复工复产

抛光、研磨、镀膜……腾龙光学的生产车间里,戴着口罩的工人正忙于镜片生产。不远处,国星光电的重点生产项目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前不久,在政府的帮助下,国星光电用7辆包车顺利把179名员工接回。

自2月10日复工以来,越来越多的张槎企业在生产线上争分夺秒,努力把受到疫情影响的进度抢回来。占禅城工业总产值半壁江山的张槎,开始重新焕发工业重镇的生机与活力。截至2月25日24时,张槎已复工企业累计3715家,总复工员工76215人。

这一现象背后,是张槎宣传引导、防控监管、物资支援、服务关怀“四管齐下”的布局。未来,张槎将继续努力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难情况转变为两全、两赢,努力实现“双战双赢”。

主动指引 提振企业信心

复工复产前,众多企业收到张槎党委政府的多重“礼物”:“四个到位”“八个一”复工标准等指引、专门开发的小程序“复工企业员工健康情况摸查表”等。

为加强对企业疫情防控的指导,保障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张槎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企业管理组、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领导小组,推动市、区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系列政策措施尽快落地,提振企业信心,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

2月10日,佛山市康思达液压机械有限公司顺利复工。然而,复工首日,这家企业并没有启动生产,而是对首批40名复工人员进行防疫培训。“我们宁愿抓得严一点,对自己狠一点,也不想影响大局。”康思达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国华表示,公司根据工序和订单需求分批次上班,生产进度基本能满足客户的订单需求。

同日复工的腾龙光学,生产经营逐步恢复,复工10天员工返岗率已达74%。“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相信人员会逐步到位,供应链也会恢复正常。”该公司总经理张凯对经营前景充满信心。

截至2月25日24时,张槎已复工企业累计3715家,复工员工76215人。其中,“四上”企业660家,复工率87%。

分类施策 “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危中寻机

张槎有18699家企业,为让企业有序复工,张槎按照纳税大户及规(限)上企业、公有资产园区及封闭管理的民营产业园区、村级工业园三种类型进行分类管理、服务。

对于289家纳税大户以及752家规(限)上企业,张槎依托网格化机制,以片区为单位,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巡查组,主动对接,“一对一”服务,要求企业严格落实复工标准。

随着复工潮的到来,防控物资、员工不足等困难也摆在了企业面前。

为此,张槎组建了“暖春”工作专班,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帮助复工企业筹措防疫物资,目前已为部分企业筹到2.8万个口罩和150多把测温枪。按照市、区部署,张槎还调配近25万个口罩,以2元的单价售给有需求的企业。

此外,张槎联动各级人社部门,解决企业迫切用工的问题。2月21日,在部门的帮助下,国星光电用7辆包车接回179名员工。未来,针对省外非疫情重点区域的员工,国星光电将联合部门采用省际返岗员工高铁专列等方式,解决员工返工的交通困难。不只党委政府,村居也努力解决员工返岗问题。

众志成城:携手汇聚战“疫”力量

冰冷的疫情,没有挡住爱心的传递、力量的汇聚。

在张槎,有这么一群人奔走在战“疫”一线。机关干部、企业家、普通居民……他们团结在一起,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从站岗轮值,到捐赠物资、为隔离人员送必需品,再到谱写防疫战歌等文艺作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鼓舞着更多人继续坚守在防疫一线。

四级联动 全力支援一线抗疫

2月15日,禅城区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张槎东便社区的监测执勤站点里,一支由市、区、镇三级机关干部以及社区党员干部组成的队伍,依然如常值守。他们身着雨衣,在寒风中“站岗”。

75名市机关干部、65名区机关干部自2月初起就驻扎在张槎街道,与街道机关干部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工作组,全力支援基层抗疫。张槎各项疫情防控工作中,都能看到工作组成员忙碌的身影。传政策、送物资……疫情期间,工作组每天都贴心地服务群众。

连日来,在张槎的村居、园区和企业内,多场宣讲活动有序开展。《支持企业共渡难关十条政策意见》《新冠肺炎防护手册》等派发到了企业主、员工和市民手中。

针对居家隔离人员,工作组会同各社区党员干部组成专项工作小组,逐户上门送物资、了解各户人员的生活状况。

不仅如此,工作组还重点关注老、弱、病、残等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耐心倾听群众诉求。联合社区党员干部积极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并组织专业消毒队伍在全社区范围内开展消杀工作……“疫情期间,越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这是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基层治理:疫情“大考”中提升治理能力

莲大片区兄弟村联手抗疫,联防联治;弼唐村通过封闭管理、临场甄别等方式,破解出租屋人员复杂、插花地多等城乡接合部防控难题……

防疫,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村居,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道战线。战“疫”一个多月,张槎街道各村居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努力守好家门。

防疫复工“两手抓”的过程中,张槎以考为机,在克难攻坚中补齐短板,不断完善以强化党组织统一领导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治理能力。

“大考”尚未结束,张槎基层党群仍然凝心聚力,把好每一道关。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