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商超股翻红,行业优胜劣汰谁能“剩”者为王?

来源:中国网    2020-02-05 13:22
来源: 中国网
2020-02-05 13: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面对疫情,面对生命,唯有良心,把老百姓需求放在第一位。”多点 Dmall董事长、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在春节期间的平价保供呼声言犹在耳。受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面爆发影响,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超零售业在2020年的这个年关站在了保障民生的最前线。其中,以多点Dmall配送小哥“橙色军团”为代表的电商人,奋战在武汉一线、成为给居民运送物资和生活用品的“逆行者”。

在春天到来之前,冬天已近尾声。电商平台在特殊时期的坚守,数据在佐证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2月4日,多点Dmall披露最新数据显示,多点在2020年春节期间,GMV同比增长232.2%,新增注册用户同比猛增236.3%;2020年1月,GMV超42亿元,环比去年12月增长162.2%。

订单用户数暴增背后

作为生鲜快消数字零售平台,多点Dmall 1月运营数据何以稳中有涨?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端倪。

一方面,春节期间,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居民主动减少外出,“隔离经济”兴起。对于蔬菜、粮油等日常生活的刚需产品,用手机下单、平台配送到家成为消费者主流的“战疫”生活方式,多点Dmall在这场特殊战斗中,成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受春节假期、以及疫情防控引发的物流不畅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城市居民担心蔬菜生鲜商品短缺曾出现“抢购现象”。对此,在春节期间多点Dmall与全国百余家连锁商超合作伙伴共同承诺,全力以赴平价保供应,并采用大数据监测平台24小时保持对防疫商品、民生商品的价格波动进行监督。正是由于这些服务保障措施,使得多点Dmall在1月受到用户信赖与追捧,成为采购的重要选择。

以多点Dmall春节(腊月二十六至正月初七)销售数据为例,蔬菜水果、牛奶冰品、酒水饮料、粮油调味、速食冻品、美妆个护成为全平台销量最高的品类。其中,蔬菜水果同比去年春节期间销量上涨224%,速食冻品同比增长241%,美妆个护较去年同期销售激增16倍。

除了蔬菜水果等刚需产品外,另一方面,为居民提供防疫口罩也成为多点Dmall引来大量新增用户的重要原因。

随着疫情持续发展,口罩等防护物资处于短缺状态。电商平台上的口罩产品基本处于售罄状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罩难求”引发恐慌。在全球采购口罩的浪潮中,1月30日,物美集团用专项基金采购的首批进口300万只KF94口罩(效果等同中国的KN95标准)到店,并在多点APP同步发售。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多点配送外,门店自提口罩成为后期的主流,用户可通过多点APP预售,并在位于自己最近的物美门店自提,复制了此前的茅台预售模式,高效调配运力同时,让口罩可以覆盖更多居民用户。

多点Dmall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口罩成为多点Dmall全平台销量最高的单品,2020年春节期间销量超过了过去5年的销量总和。

零售业分化,物美+多点模式经受疫情考验

2月3日,A股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在同花顺监测的零售板块中,76家零售类上市公司中百货类上市公司集体飘绿。2月4日正值立春,A股开市第二个交易日中,翻红零售股显著增多,包括永辉超市、红旗连锁、中百集团等诸多区域商超龙头企业,显然,在疫情的冲击下,并非所有零售企业都受到负面影响。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此次疫情对商业零售整体影响偏负面,尤以百货、购物中心影响为大,客流下滑、租金面临下调压力都将对百货业态造成不小冲击。该研报同时指出,此次疫情对超市业态的影响将有所分化,其中,龙头超市在网点、供应链优势下市占率将提升;到家业务需求将实现激增,短期受制于供应链和运力无法释放,但未来将显著受益等等。

对此,零售行业人士分析指出,相比疫情下百货店、大卖场、购物中心等线下实体面临的客流断崖式下跌困境,社区便利店、生鲜超市等零售业态所售日用品有必需属性,成为居民在战疫期间重要的消费出口,逆势保持平稳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疫情引发的订单量激增现状下,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平台出现了供应不足的现象,有些平台甚至出现了菜品需要半夜秒杀的情况。

今年春节期间单量激增,是所有生鲜电商以及平台面对的共同课题。对于特殊时期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供应,张文中公开指出,物美多点在行动,战胜疫情决心大,并强调称:“物美保供不涨价,多点上门不断货。”

从多点Dmall披露的最新销售数据来看,其在春节叠加疫情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物美+多点模式经受住了双重考验。以在春节期间销售紧俏的民生商品为例,2020年春节多点Dmall全平台蔬菜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69%,鸡蛋销量同比增长148.6%。

对此,上述零售行业人士指出,疫情之下,有助于有实力的生鲜超市和平台脱颖而出,隔离经济有助于商超到家业务的发展,提高传统商超的线上渗透率,优胜劣汰也会继续推动市场份额向流量大的优势企业集中。

行业加速优胜劣汰,“剩”者为王

对于生鲜电商行业而言,2020年春节的这场疫情并非“黑天鹅”。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行业就已经因为融资减少而进入动荡。比如,去年11月底,成立于2015年的生鲜电商呆萝卜因资金链断裂、拖欠供应商货款,陷入关店风波,在去年12月,生鲜电商吉及鲜被曝大规模裁员和关仓,妙生活关闭上海的所有门店……

早在去年年中,就有媒体援引机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生鲜电商领域,大约有4000多家入局者,其中仅有4%营收持平,88%陷入亏损,最终只有1%实现盈利。”

在行业人士看来,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多家生鲜电商不断被爆出陷入困境,背后原因是资源与流量逐步向头部平台集中,行业洗牌属于正常的优胜劣汰,要看到的是,目前生鲜零售线上渗透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整个行业方兴未艾。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交易规模约为32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4%。预计2020年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交易总额将突破4600亿元。对于生鲜快消零售行业而言,早已进入肉搏战阶段,在疫情之后又会如何发展成为新的行业焦点。

与行业中大部分的生鲜电商玩家烧钱抢夺市场不同的是,一部分头部企业经过多年深耕已经蹚出一条独有道路。

以自2015年创业至今的多点Dmall为例,经过5年的探索,现在多点Dmall已经覆盖29省市自治区、超过13000家门店,注册用户超8000万。2019年7月,张文中推动成立多点联盟,目前联盟内已有百余家商超连锁。在张文中的规划中,‘物美+多点Dmall’模式是实体经济数字化的探索。他指出,“物美+多点Dmall”的模式成功帮助零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未来,物美将与多点Dmall一起,促进“商品+服务”“零售+体验”等新零售业态发展。

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用户网购习惯在防疫期间得到培养,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顺势崛起,2020年这场举国防疫战争,对于商超零售连锁以及赋能的平台企业而言,有危亦有机,大浪淘沙后,能活下去的,注定“剩”者为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