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熟的男人会开始喜欢独饮?

来源:中新网    2019-12-18 11:49
来源: 中新网
2019-12-18 11: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小时候,一家人围在餐桌上谈笑风生,父亲偶尔搭言几句,多数时间在一旁独自饮酒,下酒菜也很简单,一只咸鸭蛋或是一盘花生米。母亲偶尔唠叨几句“一个人有什么好喝的”,父亲听了总是笑眯眯的沉默不答,接着又满足的喝下一杯。

长大后渐渐明白了父亲的心情,扛着养家糊口的责任,一天辛劳后,回到温暖的家中,看着等待他归家的妻儿,其乐融融的晚餐时间,那张不大的餐桌上,就是他一手创造的小世界,如果再能有一杯酒来助兴,他就是这个小世界的国王 。独饮虽看似孤独,其实他内心却是实在的欢喜。

“ 为什么成熟的男人会开始喜欢独饮?”

每个人刚开始独饮的原因应该都是:想喝酒但找不到人陪我喝。而独饮以后,这才渐渐体会到了其中的奇妙之处。小酌,亦或是大醉,都由自己决定 。情绪的游走,无论是开心还是难过,都可以体察其各中滋味。半梦半醒之间的宁静愉悦,这段时光走的飞快也毫无察觉。

进入社会,愈发厌恶“为了喝酒而喝酒”的陋俗,一方把一方“灌倒”、“灌吐”成了一种荣耀,值得四处宣扬,这其实是糟蹋了美酒。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如果一定要与他人饮酒,那也一定要与对的人。

当独饮到一定程度,嘈杂的四周,已经不能影响到思绪。正如鲁迅笔下有言“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独饮后对其更是有了更深的体会,静默的盯着手中的酒杯,感受周围的一切,只是觉察而不语,一切都在酒中,甚至会觉得自己进入到一个宽广宁静的新世界了。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老酒馆》中所展现的画面非常打动人,酒馆一桌一角落,是很多酒客的心理归宿,因为他们在那里品得酒滋味,也品得人生的滋味。

  古人喜独饮,杯中有诗文

独饮的人,或许孤独。《月下独酌》中的千古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花间独酌的诗人,天地悠悠,身边无一人相伴,陪伴他的只有月光,和影子,而李太白却能把他们看作友人,或许,他本就是寂寞本身。李太白这等境界,这世上少有人及。

“酒盏酌来须满满,花枝看即落纷纷。莫言三十是年少,百岁三分已一分。” 这是出自白居易的《花下自劝酒》的诗句,“不要说三十岁还年轻了,即时活一百年,也已近三分之一了。”酒盏酌来须满满,当你承担起了昔日父亲承担的责任,更是明白了昔日父亲的心境。

独饮也是一种修行

独饮其实也是在和朋友喝酒,只不过这个朋友是平日在人群中被隐藏的“真我”罢了。

独饮不失为一种与“自己”的特别约见方式。每天面对不同的人,我们时时刻刻笑脸相迎,笑的太多了,却忘了关心自己是不是真的快乐。

独饮总能让人静下来思考,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内观自己”,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修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