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国,做生意

11月6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供需对接会上,外国参展商在首次设立的视频对接区内与山东分会场的中国企业连线。本届进博会开幕第二天就迎来了单日超过20万人次的客流记录,中国市场之大让努莉亚和她的伙伴惊叹。

来中国,做生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11-14 06:03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19-11-14 06: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来中国,做生意

11月6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供需对接会上,外国参展商在首次设立的视频对接区内与山东分会场的中国企业连线。今年对接会现场除了设置300多个对谈桌,还首次设立了视频对接区,可以现场连线国内8个分会场,方便各国参展商与不能到场的中国企业洽谈。

马吉德·萨米尔(埃及)

在世界各国奇珍异宝的包围之下,马吉德(左)丝毫不犯憷。他带来的手工艺品价格低、风格独特,颇有竞争力。参加过两次进博会的他已经找准了中国消费者的偏好,这次他带来了更多的皮制品和黄铜制品。小商品也在寻找更大的舞台。

艾斯特·科恩(美国)

这个来自美国硅谷的创业团队带来的人造肉是本届进博会的一大亮点,无论在场馆的哪个角落,都能很快地被肉香和蔓延十几米的长队指引着定位到他们。艾斯特第一次来到中国,谈起在进博会上的体验,她看着排队等待品尝人造肉汉堡的人群,用了一句中文:“棒棒的” 。中国是肉类消费大国,这种用植物制造出的“比动物肉环境足迹小得多的肉类”在进博会上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和欢迎,让她相信中国将会接受这种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利克·纳迪亚(乌克兰)

今年28岁的比利克已经在中国生活了8年,在哈尔滨上大学的她毕业后选择留在中国。在进博会上,她一边用标准的汉语回答客商南腔北调的提问,一边还能熟练地招呼大家扫码付款。对于第二次参加进博会的感受,她总结为“更好了”——位置更好、展位更大、卖得更多。100元的巧克力礼包,有人一次买六七个;扫二维码付款,几十人的队伍往前挪得飞快。这火爆的场面,是她再次参加进博会的理由,或许也是她在毕业后选择留在中国的理由。

大卫·麦克里斯(美国)

大卫是一名车辆技术保障人员,他所在的电动汽车公司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带来了两款新产品的世界首秀。展期刚过半,他们的微信群就涌进了数百个潜在用户,其中超过半数能接受60万元以上的定价。不远处就是人头攒动的特斯拉展区,但他们认为,在信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好的电动汽车依然有广阔市场。

克里斯蒂安·弗洛勒斯·厄巴内哈(墨西哥)

在中国做生意3年多,克里斯蒂安对中国的印象在不断更新:除了文明古老、和家乡墨西哥一样人多,还有无限蔓延的地铁线路、更“生猛”的商人。他的糖果柜台只有一米见方,但他和墨西哥同伴随时可以在整个过道上跳舞,成为招徕生意的活招牌。不仅如此,他还带动了周围其他国家的参展商一起舞动,会场成了国际大派对。

卡尔·汤普森(澳大利亚)

来自澳大利亚科尔斯公司的汤普森(右)在展区现场烤制澳洲的优质牛肉,供参观者品尝,这样的宣传方式一直持续到展期的最后一天。“我们一直很重视中国市场。”汤普森说,因为临近“双11”,他们首次开设了微信公众号来宣传产品,还通过微信小程序卖牛肉。

努莉亚·基霍尔纳(西班牙)

这届进博会是努莉亚第一次参加的中国展会。她所在的西班牙童装公司有一部分产品在中国生产,对去年首届进博会上的交易成果也有所耳闻。本届进博会开幕第二天就迎来了单日超过20万人次的客流记录,中国市场之大让努莉亚和她的伙伴惊叹。

夏金戈(法国)

在2017年回到巴黎之前,法国人夏金戈已经在上海生活工作了十几年,还有了这个中文名字。他在展台后用流利的中文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商户谈笑。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进博会,但他已经非常熟悉如何让中国市场接受来自欧洲的产品。

  弗洛伦斯·戈登·索罗(南苏丹)

弗洛伦斯(中)经营着南苏丹妇女创业联盟手工艺中心,扶持当地妇女和青少年制作手工艺品改善生活。在展台内负责接待客户的28岁男青年8年前开始和这个组织合作,他教当地的孤儿学习手工,再将他们制作的产品带到中国。这次弗洛伦斯带来了许多符合中国人喜好的乌木动物雕塑和手杖,开展3天就已销售一空。

“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Double Eleven(“双11”)。”11月10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场里,当被人问起这个问题时,第一次参加进博会的澳大利亚人卡尔·汤普森很快给出了一个“中式”答案。他所在的连锁超市公司科尔斯把澳大利亚的优质牛肉送上了中国的超市柜台,今年,为了参与中国的这个超级网络购物节,他们第一次开设了微信公众号,还在微信小程序上卖起了牛肉,“现在已经售罄了。”他有些骄傲地说。

11月10日,持续6天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落幕。今年,这场盛会吸引了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3800多家企业、超过50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聚集在这里,累计意向成交达700多亿美元。36万平方米的会场形似四叶草,漫步在每一条“叶脉”之中,都能感受到中国市场与世界经济的同频振动。

无论是已经把货物铺遍了中国各大电商平台的“行家”,还是仍在寻找进入中国市场途径的“新手”,今年的进博会现场,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在践行和中国沟通的“游戏规则”:用各国口音的中文说“加个微信”;把象征联系方式和付款渠道的二维码贴满展位……中国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和广阔开放的市场,让各国参展商留下了同样的承诺:让我们明年再会。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峥苨摄影报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李峥苨)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