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鲶鱼”来袭 国内险企如何应对

10月15日,中国金融业加速开放跨出重要一步。开放性的举措往往具有“鲶鱼效应”,将丰富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从而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由于发达保险市场代理人渠道起步早,从业人员的成熟度与国内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外资“鲶鱼”来袭 国内险企如何应对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9-10-17 09:1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15日,中国金融业加速开放跨出重要一步。当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进一步放宽了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准入条件。修改后的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开放性的举措往往具有“鲶鱼效应”,将丰富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从而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而更加宽松、自主的制度环境,无疑将吸引更多机构来华经营。这既是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击,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之举。

以保险公司为例,外资保险公司有哪些优势?在经营理念方面与我们有何不同?

从高净值人群的角度来看,他们更倾向于将外资保险作为一种资产配置,以期满足在债务、遗产继承、财富转移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都是外资保险公司的优势所在。按某些宣传材料的说法,投资保险获得保险公司给付的保险受益金不属于遗产,因此将不会被征收遗产税。同时,也不需要对被继承人的债务负责。因此,在遗产税呼声渐高的情况下,有这方面需求的人群可能会逐渐增多。

当然,这些在司法执行层面上尚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明朗。

此外,由于发达保险市场代理人渠道起步早,从业人员的成熟度与国内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单从服务客户的业务水平来看,国内目前的从业人员虽然基数较大,但专业培训未能完全跟上,并不能很好地给予客户合理建议,而外资保险从业人员往往已经“专职化”。

再者,国内外的保险理念也有比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国内民众对保险的认同度仍然整体偏低。另一方面,国内有时会发生一些主动承揽更多责任行为。

比如,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一辆豪车和一辆小三轮发生了交通事故,豪车车主主动承揽更多责任并迎来一片赞扬之声。但问题来了,这在保险行业却是个不小的问题,可能违反了合同甚至触犯了法律。海外保险公司在具体的赔付层面审核一向比较严格,更遑论这种人情赔付了。

总的来说,外资保险公司在华经营,既有优势也有挑战。于国内险企而言,进一步扩大开放乃是大势所趋,积极应对方为王道。因为,面对外资同行的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保险业扩大开放总归是一件好事。毕竟,制造“鲶鱼效应”也好,残酷竞争也罢,最终受益的还是咱普通老百姓。

(涂颖浩)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