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期商品价格通常便宜一半左右 你会买吗?

1升装的啤酒20元2桶、日本进口麦片50元两大袋、原价149元的德国进口牛奶只要99元……因为产品临近保质期,原本市场价格较为昂贵的一些进口食品,在临期食品折扣店里“摇身一变”成了物美价廉的抢手货,吸引了许多消费者。记者在北京西单一家进口食品折扣超市看到,前来购买临期商品的顾客不仅有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中老年人,还有学生和年轻白领。

快过期商品价格通常便宜一半左右 你会买吗?

来源:工人日报    2019-08-16 07:34
来源: 工人日报
2019-08-16 07: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升装的啤酒20元2桶、日本进口麦片50元两大袋、原价149元的德国进口牛奶只要99元……因为产品临近保质期,原本市场价格较为昂贵的一些进口食品,在临期食品折扣店里“摇身一变”成了物美价廉的抢手货,吸引了许多消费者。

近年来,不论是线下悄然涌现的进口商品折扣超市,还是线上网店乃至购物APP,销售临期商品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生意。有的商家甚至直接打出了“越临期越便宜”的口号,用剩余的保质期限来决定商品价格。

临期食品怎么成了热门生意?临期食品价格如何制定?临期食品市场如何更加透明?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价格通常可以便宜一半左右”

北京的金女士是一家连锁进口食品折扣店的老顾客。“我都是按箱囤,家里人多,饼干、薯片、小面包这类零食基本上一箱不到一周就吃完了。”金女士告诉记者,她购买的这些折扣食品大部分都还剩1个月左右的保质期,“临期不是过期,不影响食用”。

买之前看看保质期是不少消费者的购物习惯。近年来,随着临期食品市场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像金女士一样,逐步接受了“临期不是过期”的概念,不再一味追求产品的新鲜度,而是考虑是否能在保质期限内使用完商品,并享受临期商品的优惠。

金女士表示,只要算准了到期时间,不要过度囤货,购买临期食品比超市打折活动要划算。

“临期食品和正常销售的食品本质上没有区别,只要储存条件没有被破坏就行,尤其是需要冷藏的不能脱离冷链。”一位食品安全监管从业者说。

记者在北京西单一家进口食品折扣超市看到,前来购买临期商品的顾客不仅有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中老年人,还有学生和年轻白领。

大学生小高向记者表示,有时为了尝鲜一款原价颇高的网红零食,会先到临期食品店找找看,“价格通常可以便宜一半左右”。小高经常会和同学一起在网上拼购临期零食,“这样消耗得快,也常常能淘到很多便宜又好吃的‘宝藏’。”

消费者的青睐逐步扩大了临期食品的市场。在北京,形成连锁规模的品牌包括“饴食货仓”“悠品食惠”“T3进口食品”等,连锁规模已达10余家。而在线上,记者在淘宝以临期食品为关键词搜索到的相关店铺达2852家,信誉达三皇冠店铺里的热销产品月交易成功订单可达3万余件。

定价随保质期限的临近逐步降低

许多消费者向记者表示,价格便宜是他们选择临期食品的最主要原因。那么,临期食品价格是如何定的?

保质期还有1个月2天的手撕面包1.8折,剩3个月4天保质期的牛奶3折……与其他电商平台不同,在一款名叫好食期的临期食品购物APP上,每款临期食品的价格标签都特别标注了剩余保质期天数。而保质期限则决定了商品的折扣力度,最大折扣可低至1折。

饴食货仓北京华威桥店店长张娟告诉记者,店里的所有临期进口零食剩余保质期大约在2~3月以内,定价也会随着保质期限的临近逐步降低。“比如说还有2个月保质期的产品是10元一件,还剩1个月的时候就变成10元2件,还剩几天的时候也许就是买1送3了。”

当记者询问临期产品是否有具体的定价细则时,张娟表示并不清楚,价格都是由公司统一调控,门店无权改动销售价格。

有消费者表示,临期食品价格虽然便宜,但现实中常常遇到临期食品多件起售,还没吃完就已经到保质期的情况。在临期食品折扣店,糖果、巧克力、坚果、薯片等常以套装或者大礼包的方式销售。而在一些超市,临期商品与正价商品捆绑搭售的现象也比较常见。

“对于临期食品的销售,市场没有所谓的指导价。但销售者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食品的临期情况。如北京曾公布‘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让消费者明确什么是临期食品。”陕西学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晶表示,临期食品主要是靠优惠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大量购买,这也是商家为降低库存成本的销售手段。

如何处理临期食品,一直是令众多企业头痛的经营难题。据统计,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价值达上万亿美元,重量超过13亿吨,而临期食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临期食品市场的出现,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盘活企业库存,减少食品的浪费。

不会将保质期标注在商品价签上

“买回来才发现,这箱奶快到期了,根本来不及喝完。”近日,刘女士在超市购买了两箱常喝品牌的牛奶,只关注到特价的她并未注意到该商品已临近保质期,按照日常习惯饮用则无法赶在到期前喝完。

记者在一家进口食品折扣店发现,店里既售卖正期商品,又卖临期商品。在向店员咨询后,记者才了解到哪些货架是在卖临期商品。而临期商品的货柜也未见到明显的保质期提示,某款进口威化饼干更是找不到明显的中文保质期标志。

张娟向记者表示,店内并不会将保质期标注在商品价签上。“消费者在付款时,我们有时会提醒这是临期食品。”

2012年1月27日,原国家工商总局曾发文明确,食品经营者应对食品包装、标识、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关食品储存条件等进行自查自纠,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做出醒目提示。临期食品销售须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但在进口食品折扣店,临期商品通常被折扣款、特价产品等词汇替换。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现象是由于很多消费者对于临期食品还存在“品质不好”的印象,导致许多店家不愿意特意强调商品的临期属性。“行业和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理解的鸿沟,确实需要去拉平。”好食期创始人雷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将过期食品重新包装再印上生产日期的案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也受到许多临期食品消费者的重视。

专家呼吁,有关部门还应制定临期食品回收、交易规范,及时检查临期食品商店的经营资质、标注情况和进货渠道,防止出现过期食品回收经二次加工后继续上市销售。

《工人日报》(2019年08月16日 04版)本报记者 曲欣悦 安彦璟

(曲欣悦 安彦璟)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