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不能脱离监管

当前,网上“直播带货”的经营模式日渐红火。数据显示,2018年淘宝直播平台带货超1000亿元,同比增速近400%;81个直播间带货收入过亿元,每个直播间几乎相当于一家成功的企业。监管执法部门应创新监管方式,按照《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网络直播+电商”的经营模式进行整顿规范。

“直播带货”不能脱离监管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9-05-31 08:5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9-05-31 08: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前,网上“直播带货”的经营模式日渐红火。一支话筒、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主播不仅可以通过直播吸引粉丝打赏,也可以带货,月收入可达数千元甚至数万元,如今“直播带货”已成为电商平台新的增长点。比如,有的主播5分钟内就能卖出15000支口红。数据显示,2018年淘宝直播平台带货超1000亿元,同比增速近400%;81个直播间带货收入过亿元,每个直播间几乎相当于一家成功的企业。

虽然“直播带货”的经济效益及前景看好,但直播经济仍需规则引导及监管保障。为此,直播平台及监管部门均需发挥作用,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管,避免“直播带货”沦为“三无产品”的滋生地。

首先,相关直播平台应履行好主体责任。例如,淘宝就制定出台了《淘宝直播平台管理规则》,针对在淘宝直播平台发布内容的所有用户,包括主播和互动参与用户作了细致的行为规范约束。平台对违法违规内容不纵容、严惩治,才能净化直播平台,促进互联网交易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同时,监管执法部门应创新监管方式,按照《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网络直播+电商”的经营模式进行整顿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工商、公安、食药监、网信等部门需综合施策。此外,应发动网民力量,畅通举报通道,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并依法精准处置。“直播带货”从业者也应增强守法的自觉性,坚持依法诚信经营。(杨玉龙)

(杨玉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