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伊始,由三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学生组成的道路智能巡检实践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拓展至三明市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运用团队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智能检测系统,对村落主干道及部分支线进行病害巡检,为山区乡村公路安全“保驾护航”。
在巡检现场,实践队员们操控无人机沿预设航线对道路关键段进行多角度拍摄,通过其搭载的高清镜头获取路面航拍影像。同时,团队采用“筑慧眼”应用程序与无人机协同作战,对无人机实时采集影像进行道路裂缝智能检测。据悉,该款应用由三明学院自主研发,通过搭载轻量级道路病害目标检测模型,能够在终端实现每秒60帧的道路裂缝智能标注,支持智能语音提示、模型尺寸类型、算法推理模式动态切换等功能,能够将所有检测图像及GPS定位数据一键生成巡检报告,为后续分析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现场巡检结束后,团队随即采用自主构建的裂缝智能分析系统,对西际村道路图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通过计算裂缝分形维数、面积占比等反映病害形态的关键指标,完成裂缝目标分割与评价指标可视化,对病害严重程度和扩展趋势进行科学评估,有效提升了道路病害检测的客观性与效率。
“将课堂上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实际道路病害检测中,亲眼见证AI在提升道路巡检效率上的显著优势,我们深感科技服务乡村的巨大潜力。”实践队员小吴不由地发出感慨。
此次实践活动,充分彰显了青年学子运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青春担当与创新活力。团队将持续优化系统性能,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山区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健康监测场景的应用,以“硬科技”守护山区“致富路”平安畅通,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