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串红结间,看教育新潮: 湘潭大学实践团举办手工益智活动

来源:中国网    2025-07-10 17:29
来源: 中国网
2025-07-10 17: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洗车河镇,苍翠山色环抱古朴吊脚楼,溪流如带。镇中的一间教室里,阳光穿透窗棂,照亮孩子们认真的脸庞,也抚过他们手中渐显雏形的中国结——那抹象征吉祥的红色,正由湘潭大学商学院“湘遇土苗实践队”的学生们,带到这群乡村孩子身边。

图1童音诉心愿,丝线千匝载情深

持红结,振精神,向阳生。7月9日,这支来自湘潭大学的年轻队伍深入洗车河镇腹地,精心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结手工益智活动课”,旨在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进乡村课堂。大学生们化身“非遗小老师”,亲手示范平结、盘长结的编织技巧。孩子们初学动作生涩,但经过数次尝试,红绳在稚嫩的手指间渐渐驯服。一勾三绕,一绕一牵,按着结心,轻轻把红绳抽向两边,当一个个中国结终于成形,孩子们喜悦地向伙伴和老师展示。

图2希望结乡土,文化星火映童眸

“老师,我要给弟弟也做一个,”小女孩低着头,专心制作下一个中国结,对身旁的老师低语,“把对弟弟的祝福一起编进去。”孩子质朴的心愿,让一根红丝线承载了远超技艺本身的重量。目睹孩子们因成功而雀跃的笑脸,“湘遇土苗实践队”的队员吴同学深受触动:“我们传授的是中国结,收获的却是最纯真的欣喜与期盼。不远万里而来的奔波,此刻有了沉甸甸的价值。在紧密缠绕的红绳间,也有我们与洗车河镇的孩子之间解不开的情缘纽带。”

红绳绕指,编织的不仅是古老图样,更是跨越城乡的温暖。湘潭大学学子响应第四届“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号召,俯身乡土,指尖传递的是文化的星火,更是关切的目光与真诚的陪伴,如细雨浸润孩子们的心田。一个个鲜红的中国结,在苗家山寨的夏日里悄然成型,系紧了青年一代反哺乡土、传承薪火的责任。当文化的丝线在孩子手中延展,乡村振兴的蓝图,便在这温暖的互动中一寸寸清晰起来。你看孩子们的笑脸,便是新希望。(林飞烨  叶靖涵)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