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数字化转型加速,农业发展渐趋数字化和智能化。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农业发展中的数据孤岛问题却长期制约着农业农村信息化和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为解决数据孤岛难题和食品安全困境,追求更加高效的社会治理,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基于专业知识,汇集各领域高级人才,创新推出一款面向农业领域的智能化决策平台“智农星眼”。
据悉,该项目负责人为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邓清宇,团队成员背景横跨公共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和法学院,具备多学科交叉特点。项目团队成员竞赛经验丰富,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如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美赛H奖等优秀奖项。同时,该项目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陈刚华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与信息室主任罗治情作为指导老师和指导专家。
“智农星眼”作为农业领域的智能化决策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卫星遥感、气象数据、土壤监测、数字孪生等多源信息,结合AI算法与大数据分析,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的种植规划、灾害预警、资源优化及市场趋势分析服务,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乡村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目标为打造中国领先的农业智慧决策平台,覆盖全国30%以上农业主产区,服务超100万农户。
面对当前信息数据孤岛与食品安全的两大痛点,“服务换数据,数据促服务”成为了“智农星眼”的核心模式。
针对数据孤岛问题,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库,以数字孪生、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作为底层技术,实现数据虚拟化下的统一视图,在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数据基础上通过AI优化决策,实现农业大数据互联互通,从而破解数据孤岛的困境,推动农业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同时,面对当前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智农星眼”构建了覆盖作物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模型,利用区块链技术应用建立全链条数据链,对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进行信息上链,结合物联网与卫星遥感数据,实现"农田—仓储—物流—终端"全链路可视化追踪。为农产品建立批次唯一溯源码,从而在最终实现数据基础上的可视化溯源管理。
“智农星眼”平台的建立具有进步性和前瞻性,面对农业风险与食品安全挑战提出了独特解决方式,打造中国领先的农业智慧决策平台。未来期望夯实数字底座,构建产业生态,从而引领行业变革。(华中师范大学:吴思泽、邓清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