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烹制菜品座谈研讨会在京举行 与会专家共话黄酒发展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1-25 14: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际在线消息:源于中国的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其酿酒技术独树一帜,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以黄酒烹制菜品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分支。

为进一步弘扬和振兴黄酒文化,1月23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饮食文化分会联合北京女儿红·新派江南菜举行的黄酒烹制菜品座谈研讨会在中国职工之家举行。

 

与会专家合影 摄影:黄霄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饮食文化研究分会会长王舟波,大国工匠、中国酿酒大师、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志明,中国烹饪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赵仁良,中国职工之家党委书记王东昱,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一级巡视员王双清,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饮食文化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常品超,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饮食文化研究分会副会长、北京市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副会长、女儿红(北京)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士明,医学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张蓉,酒文化研究专家、国家一级品酒师、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特约研究员王红波,浙江省绍兴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副主任宋琪,河南省信阳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主任赵明等出席本次研讨会,就黄酒及黄酒烹制菜品的发展建言献策。

 

自1981年进入绍兴酿酒总厂工作以来,胡志明与黄酒打交道已有40余年,说起黄酒的历史,胡志明娓娓道来、如数家珍。“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黄酒的诞生与中国人生活需求密切相关。历史上黄酒更多地出现在喜庆场合,是中国老百姓美好生活的重要见证。”胡志明认为,黄酒是最适合烹饪的酒,“它可以去腥解腻、增香提鲜,丰富我们的口感。”黄酒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美食文化,胡志明呼吁,要发扬黄酒这个传统产业,让更多的人认识黄酒、爱上黄酒。

 

赵仁良在餐饮业浸润近六十年,古稀之年仍坚持在一线。谈起黄酒,他说:“中餐的烹饪离不开黄酒”。在赵仁良看来,中餐在不断革新和改变,菜和酒的结合也在不断创新,始终都不可能离开黄酒。但黄酒要适应当代人的饮食需求和习惯,做延伸开发。

 

因为对黄酒的喜爱,于士明近年来致力于黄酒饮食文化的推广工作,他观察到,虽然黄酒目前还没有形成全国规模化的餐饮品牌,但在日常餐饮中得到了一些顾客的认可,黄酒正在重新走进大众的视野。“黄酒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酒也是世界感知中国、感知中国文化的桥梁。我们有责任做好黄酒的推广。”

 

王东昱也在身体力行支持黄酒的推广,他认为,从饮食文化上讲黄酒的故事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如今,我们要用年轻人的语言体系讲好黄酒的故事,做好黄酒推广的各方面工作。”

 

张蓉以“黄酒与中医的关系”为题,阐述了中医对黄酒的认知,她还从中医典籍中汲取灵感,以黄酒配制了鬯其酒和屠苏酒两款酒,带给与会者现场品评鉴赏,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酒文化专家王红波细述三大酒类各自特性的比较,表示黄酒有着非常大的潜在市场,特别是可以在女性顾客中进行推广。他还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黄酒烹饪方法:醉、渍、糟、焗,并建言利用酒器来展示黄酒独特的颜色魅力。

 

与会专家的讨论为黄酒和黄酒烹制菜品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饮食文化分会以研究、重塑、推广中华饮食文化为己任,而黄酒作为真正的“国粹”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饮食文化研究分会会长王舟波表示,“黄酒源于中国、兴于中国,是中国人对于人类的贡献,我们不应该让黄酒湮灭在历史之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饮食文化研究分会将坚持把弘扬黄酒文化作为重要的职责和使命,行动起来,做好黄酒的创新、传承与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