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涨价催生订单“黄牛”:倒卖有风险 投机难长久

进入2022年,补贴退坡叠加近期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等原因,新能源汽车价格涨声迭起。“黄牛”倒卖订车指标,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一定价的直营模式,新能源车企对此已有所察觉。

新能源车涨价催生订单“黄牛”:倒卖有风险 投机难长久

来源:北京日报    2022-03-28 10:00
来源: 北京日报
2022-03-28 10: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进入2022年,补贴退坡叠加近期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等原因,新能源汽车价格涨声迭起。特斯拉、小鹏、理想等多个热门车型纷纷涨价,热门车型价格涨幅已达3万元。涨价催生了“另类生意”,涨价前的车辆订单在二手买卖平台上热卖起来,甚至出现了倒卖订单的“黄牛”。在专家看来,“黄牛”投机之风不会长久,车企也有所察觉,推出防范倒卖订单的举措。

特斯拉订车指标炒到1万元

北京市民张先生去年底试驾了特斯拉Model Y,觉得比较心仪,就交付了1000元订金,“因为订金是可以退的,所以我当时也没犹豫,想着先订上。”由于是用燃油车置换新能源车,订车后张先生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就在这个犹豫的时间里,车价却接连变动。先是因为2022年新能源补贴将退坡30%,Model Y标准续航版本在去年12月31日涨价约2.1万元;今年3月,由于原材料供应紧张原因,该车型再度涨价约1.5万元。

因为张先生是在涨价前订的车,按照车企承诺,他仍能以原价格购买,这就相当于新车没交付就已“赚”了约3.6万元。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现在这个订车指标还能“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车辆订单放到了二手买卖平台上。“我一开始挺保守的,挂出了4000元的价格,引来好多人咨询,看现在的价格走势,估计至少能卖到5000元以上。”张先生说道。

宣布涨价的不止特斯拉。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0余家车企的近50款新能源车型宣布涨价,不少热门车型的涨价幅度更是达到3万元。价格差的存在,让热门车型涨价前的订单突然变得值钱起来,闲鱼、小红书等平台上也陆续出现高价转卖订车指标的现象。

记者昨天浏览某二手买卖平台,输入“特斯拉订车”“小鹏订车”等关键词后,弹出不少来自全国多地的订单售卖信息,其中,特斯拉部分车型的订车指标卖到5000元至10000元,小鹏订车指标卖到3000元至6000元。对于“订单如果是实名制如何更改”,有卖家表示“订单名不能改,但是车可以直接挂在买家名下”,也有卖家称“店内销售可以操作”。

“黄牛”入局囤积居奇

除了订车后又犹豫的消费者,参与到这场订车指标转卖交易之中的,更多还是打着囤积居奇算盘的“黄牛”。

罗先生是一名二手车经销商。去年四季度,他发现特斯拉等新能源车型表现出要涨价的势头后,尝试“囤”了几个订单,很快就加价转了手。今年,尝到甜头的罗先生开始做起了“黄牛”,在二手买卖网站上收购新能源汽车涨价前的订单,然后再转卖。

“碰到着急提车的车主,一单就能赚近1万元。”按罗先生所说,目前最紧俏的是特斯拉和小鹏。“特斯拉经常调价,最近更是10天内三次涨价,给炒订单带来了更大溢价空间。不过,一般我们更多会收热门车型热门配置的订单,比如Model 3、Model Y的标准续航版本,而价格较高的高性能版本虽然近期也价格上涨,但一般不收,因为高性能版本并不是特别容易出手。”罗先生说出里面的门道。

个别急于揽客的“黄牛”,还打出了诱人的宣传语,“着急提车的快来,官网已经涨价到41.79万元了,这样你自己也能省上万元钱。”“我赚4000元,你省3万元。”

厂家纷纷出招防炒作

对于新能源订单被炒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员王萌表示,这并非新能源汽车的特殊产物,在燃油车时代也曾存在,主要针对一些提车周期较长、甚至需要“加价”购买的紧俏车型。所不同的是,在汽车传统的经销体系下,车厂会制定一个官方指导价,经销商则有一定自主定价权,而随着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推出直营模式后,车辆价格不再由经销商随行就市进行定价,而是由厂商统一定价。在遇到近期原材料持续上涨不断调价后,订单转让变得火热起来。

“黄牛”倒卖订车指标,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一定价的直营模式,新能源车企对此已有所察觉。近日,特斯拉就开始让购车人签订《不转卖承诺函》,对于个人订购多辆特斯拉的情形,规定一年内不向任何第三方过户或实际转让,如若违反,特斯拉要求收开票价20%的违约金,否则将限制相关车辆的绑定账户变更以及超级充电等服务。特斯拉方面称,《不转卖承诺函》是在特定情况下防范倒卖订单的一项举措,目的是维护购车环境的公平透明,保障真正购车消费者的权益。

记者也了解到,部分品牌实行订单实名制,不支持私下转让。如果购车人被质疑为转让订单,有可能会无法成为该车的一手车主。而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未来对车辆进行二手过户后,将对该车保值率有所影响。同时,车主也将无法享受部分车企仅针对首任车主提供的保障权益。

在王萌看来,“黄牛”炒作的行为不会长久。随着原材料价格逐步恢复至正常区间,这波订单投机风潮也会逐渐平息。

(赵语涵)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