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交会为什么选在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深圳办?

来源: 中国网
2021-10-14 13: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1月12-1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办的第19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简称中国农交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圳举行,这是农业农村部打造的面向全国的农产品批发贸易平台。

为什么全国最大规模和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会放到农业在经济中占比很少的国际大都市深圳举办?业内一些人士表示看不懂,另一些则认为在深圳举办的这届农交会将再创各项指标的历史新高。谁的判断更准?我们不妨来分析,当当事前诸葛亮。

一、中国农交会基本情况

中国农交会由农业农村部主办,每年举办一届,在全国各省省会或者重要城市举行,在推动农产品“买全国、卖全国”的同时,又充分深挖和调动各省市县的农业优势。

近二十年来,中国农交会持续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产销精准对接、推动了农业贸易交流与合作、提升农业品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了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不断进步。

过去三年分别在江苏苏州、江西南昌、重庆举行,每一届各种指标都创一次新高。今年第19届中国农交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本届展会将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近2万家优质农产品企业参展,集中展出约10万种全国源头产地、优势产区的农产品。展会还将展出农业新科技、智慧新农业、新农村建设、农机农资农服等农业全产业链的技术、产品、模式等,总展览面积达到创纪录的32万平方米。

本届农交会主要展区展品包括果蔬、糖油、水产、畜禽、糖酒、茶叶、农业科技等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所有品类,共设16个标准展馆。

一句话概括,中国农交会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企业布局大市场的重要平台,也是农产品采购商进好货、进新货、进赚钱货的理想平台。

  (第十八届农交会展会现场)

二、深圳更适合办中国农交会

深圳第一产业较二、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相对较低,但是在农林牧副渔业方面产业的绝对值并不低。在现代农业、农产品流通、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深圳的发展水平和相关指数表现都是非常好的,有人说“没有农民和农业,但是深圳却引领着中国农业”。

1、深圳农业企业表现优秀

深圳是中国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GDP排名全国第三。在深圳2万多亿的GDP中,深圳本地农业贡献很少,但是涉农的企业贡献非常大。随便挑选几个例子就能证明:2020年,百果园年销售额100多亿元,深农集团年销售额近400亿。

其中,以深圳国科、普宙科技、农博创新、深圳农优、深圳中科深信等深圳本地企业首次亮相本届农交会。

2、深圳农业总部经济繁荣

2020年,在深圳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名单中,新迁入多家总部农业公司。总部搬到深圳,生产基地放在内地——已经成为许多农业龙头企业的新动作,深圳已经成为外向型农业的高地。这次我们在第19届农交会的推广过程中,就有不少的企业表示将在深圳参展的同时,深度考察深圳的农业发展环境,考虑设立分部或者总部。

3、大湾区城市群消费强劲

深圳是国际知名城市,周边还有一个消费力很高的超大城市群,广州、香港、东莞、佛山、中山、惠州、珠海、澳门等现代化都市,拥有庞大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员规模,自带强劲的消费能力。

4、深圳农产品营销辐射广

深圳作为全国最重要的龙头企业总部基地城市,有着前沿创新的基因。深圳还是全国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以及第二批跨境电商综试区。这些优势有利于将全球农业资源“选进来”,同时促进中国农业“走出去”。

5、深圳对农业成果转化快

研究指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30-40%,仅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这种结果导致两个问题:一是现代化农业进程慢,二是农业效率低下。深圳农业第一产业的比重不到二、三产业的2%,但深圳的农业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一直引领全国。深圳用资本手段推动农业发展、用技术方式提升农业效率、用平台形式加速农产品流通。

  三、深圳中国农交会更精彩

作为全国农业科技和金融的创新高地,农产品企业来深圳参展或看展,有助于“看见新趋势、学习新模式、找到新机遇、切入新市场”。

1、本届深圳农交会规模创纪录

除了展览面积达到了创纪录的32万平方米,本届展会参展的企业更加广泛,来自全国大型央企、行业龙头、创新企业、市县展团、地标农业、特色农业踊跃参展,预计本届带有强烈湾区色彩的中国农交会,成交规模将进一步放大。

2、本届农交会展商重视创纪录

有了前几年在展会上取得不错收获,本届展会的展商重视程度也再创新高。中粮、中国供销集团、光明、蒙牛、隆平高科、三元、煌上煌、正大、伊利、双汇、华润、正邦等龙头企业十分重视本次展会,将在展会期间强力推出各种利好政策。

除了头部企业十分重视外,其它来自全国的近2万家参展企业都在积极备展,一些企业已经将展会期间的促销活动、优惠政策发到组委会,组委会已经在陆续通过相关的媒体通道发布,有意向的采购商,可以关注“第十九届农交会”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接收相应的信息,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给组委会留言索取促销信息。

3、全国采购商报名人数同比翻倍

与展商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准备在深圳中国农交会上大干一场相对应的,是全国各地的农产品采购商、三农领域人士也高度关注展会的进展,预约报名观展热情高涨,很多地方商协会、批发市场、农贸集市、餐饮酒店都开始了组团观展的准备工作。大家对于2022年11月12-15日“全国三农人,齐聚大深圳”的盛大场面相当期待。

深圳中国农交会的吸引力,用湖南高桥大市场经理曾娟的话说就是:“一张机票、两晚住宿、三天看遍全国。找到一两个新产品、好产品,一年多赚几十万、几百万;看看别人的新模式、新方向,取长补短让自己的企业发展更顺利、少走弯路。”

几乎可以肯定的说,在几乎没有农民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深圳召开的第19届中国农交会,注定又将是一届特别精彩的农交会,所有的指标都将刷新历史纪录。为全国采购商来深圳中国农交会“一站找新品、备好货、多赚钱”;全国参展商来深圳“快速建立营销渠道,倍增销量、提升利润、创建和做强品牌”搭建一个超级平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