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加速植发行业洗牌,植发机构如何应对未来挑战?

来源:大众网    2021-01-07 17:31
来源: 大众网
2021-01-07 17: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医美市场增速大幅放缓,但后疫情时代医美市场再度迎来爆发。12月29日,更美APP发布《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纯医美市场规模达1975亿元,占全球17%。

危与机总是如影随形,危机在于一些小型机构陷入困局甚至倒闭。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我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而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超过8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的14%。机遇则在于医美相关技术和服务场景开始迭代,整个行业开始朝着规范化和良性竞争方向发展。植发作为医美行业的分支,也在积极求变,开拓新的业务,力求更好的发展。

植发市场四类玩家各有利弊 突破发展是关键

目前植发市场上主要形成了四类玩家:一是以碧莲盛、新生植发、雍禾植发、大麦植发等为代表的全国民营连锁植发机构,占据市场份额的35%;二是以恒博等为代表的民营非连锁植发机构,占据市场份额的30%;三是以伊美尔、熙朵等为代表的民营医美整容机构的植发科室,占据市场份额的25%;四是以上海长征医院、西南医院等为代表的公立医院植发科室,占据市场份额的10%。

大型植发机构资本实力较为充裕,人才集中度较高,但随着覆盖的区域和宣发的效果达到峰值后,后续如何实现业绩增长和用户留存是亟需解决的难题;中型植发机构缺少规模效应,在宣发投入等方面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抗风险的能力欠缺;小型植发机构服务相对单一,缺少向更多服务延伸的条件和能力;公立医院更具权威性,但在设备、技术等方面无法及时引进和创新。

植发行业面临洗牌 植发机构优胜劣汰

当下,植发行业有以下几个突破点:

头部企业加速品牌化、连锁化进程,做大产业生态。以新生植发为例,在主营业务稳定的情况下,以打造“百城百院”为目标,提升产业链上的协同能力,增大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规模和加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中小企业要在强者恒强的行业趋势下寻找到差异化的竞争点。以目前植发市场的几大巨头为例,新生植发于2011年研发出TDDP植养护体系,全面打开“养发+护发+植发”的全产业链市场;雍禾植发于2018年与健发品牌史云逊展开合作,从植发市场向毛发市场转型;大麦微针植发于2019年与养发品牌国颐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养发+护发+植发”的头皮护理市场。随着行业洗牌加速,中小企业须从同质化竞争中找到新的路径,形成差异化卖点,走特色化道路。

三、营销环节将被重点关注,拥有精准获客能力的企业容易跑出来。植发机构的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亟需能够提供精准获客的企业。

总而言之,植发行业在接下来的洗牌过程中将不断优胜劣汰,真正具有价值的企业会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找到各自核心的优势与价值点,通过单点突破与不断延伸核心业务布局来实现稳健发展。

(刘诗琪)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