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初,随着JoJo(李艳君)和Raymand(朴磊)的加入,泡泡玛特海外事业中心的三角形管理团队正式成型。
JoJo在2016年底加入泡泡玛特,此前负责国内市场的营销工作,此番加入海外事业中心,是来负责海外市场的营销工作。Raymand初来乍到,即将负责泡泡玛特海外事业的战略企划工作。还有一个人,海外业务部负责人Kris(金勋)已经在团队中等候他们多时,他“驻扎”在团队有半年之久,先行为泡泡玛特开拓了包括韩国和东南亚在内的盲盒市场。
他们三个人,和陆续到来的其他团队成员,会在泡泡玛特副总裁、海外事业中心负责人Justin(文德一)的带领下,打一场对泡泡玛特来说至关重要的仗。
泡泡玛特副总裁、海外事业中心负责人Justin(文德一)
美好设计的吸引力
在团队初步成型之后,大家一起见证了海外事业中心“划时代”的事件——2019年4月,泡泡玛特在上海国际潮流玩具展(STS)与新加坡、韩国和欧洲的合作伙伴签署了合资公司的合作意向书。它标志着泡泡玛特开启了国外的2C市场,等待着在这几个重点国家“施展拳脚”。
好消息和困难是交织着出现的。
Kris开拓海外业务,要跟来自不同国家的合作伙伴打交道,而不同国家的职场文化也不大相同。日、韩、港台的工作方式和中国类似,“工作频率很快,而且是非常有规律地去做很多事情,讲究很高的效率”。“偏东亚地区的工作方式还是比较拼,很紧张,大家会很努力地去拼搏。”Kris说。
但工作“频道”转到东南亚和欧美国家,那里的合作伙伴的工作方式就“比较freestyle”了,节奏也比较慢。甚至在欧洲,东欧、西欧、北欧的不同国家的文化也不一样。不过,Kris有办法,“这是一个慢慢要去磨合的东西。”他一方面和团队一起不断学习当地的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去适应这些国家,用他们的工作方式来一起做事情。
海外事业中心团队合照
而对JoJo而言,挑战和成就都来自泡泡玛特在国外的市场营销工作。
2019年下半年,泡泡玛特的第一台机器人商店在韩国开设。很快,泡泡玛特的机器人商店和快闪店也进驻了新加坡,此外还参加了分别在印尼和新加坡举办的两场展会。在新加坡的展会上,她看到了美好的设计对于粉丝的吸引力。
2019年12月,Molly的设计师Kenny Wong和Pucky的设计师毕奇在新加坡首次举行签售活动。新加坡的合作伙伴对于能到场参加活动的粉丝数量的预期是50、60人,但JoJo觉得,数量不可能这么少。她的预期是100位左右。结果超出所有人的预期,那也是一个好结果:连续两天,每天都有超过150位粉丝参加了签售活动。
Molly的设计师Kenny Wong在签售活动上
Pucky的设计师毕奇为粉丝签售
当然,泡泡玛特在努力提高公众对盲盒产品的认知度的过程中,偶尔也会遭遇挑战。JoJo曾试过与国外的商场洽谈举办落地展,但出于商场方复杂的考量,落地展没有办成。
然而一旦抓住机会,国外的商场也会看到泡泡玛特盲盒产品的魅力。
“在新加坡开了快闪店,那我们就做活动。无论是快闪店的设计、现场的活动、包括限量发售,做完之后,我们成功引起了商场的注意。因为别的品牌也会搞限量发售或者签售活动,结果商场发现参加我们活动的人数真的要比别人多,互动效果也比较好,很多消费者在新加坡没有见过或者很少见过我们的玩具形式。”JoJo说。
之后商场方对泡泡玛特的兴趣也随之大增。“可能他们对我们做了一些调研,才了解到原来盲盒产品这么火。Molly的设计师的签售活动,也让商场了解了Molly原来是这样的一个IP。”粉丝的热情融化了商场方心中的坚冰——今年,再跟这些商场谈办展,对方的积极性就高了许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也说明我们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泡泡玛特的展台搭建
这种影响力由新加坡辐射到了周边国家,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商圈、代理商、合作社、跨界品牌的合作意向开始向泡泡玛特涌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2019年,海外事业中心的工作“ending得还不错”,日、韩、北美、欧洲的合作商也都铆着一股劲儿等待着来年的合作。
然后突然间,所有的事务在农历新年期间受到疫情的迎头一击。
潮玩带给人心灵上的抚慰
中国疫情出现的时候,大家的“心里咯噔一下”, 预估泡泡玛特向海外市场的供货可能会出现问题,没想到2月份海外疫情也接连爆发。
不出所料,供货的确受到了“牵连”。原来电商平台售出的订单15天就能运到的货,延长到了30至50天,30天的延长到了60天,运输时间最长的达到90天。而疫情对海外市场以及合作方的影响也逐渐显现,3月,很多商场关门了,很多客户的店铺进入了停业的状态。
但大家都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从当前环境、市场现状、客户需求等等各个方面,海外事业中心仍然在思考如何保障海外事业中心整体业务的平稳和发展。“而且我们通过社交媒体也好,PR也好,包括KOL合作,我们整体的宣传也是没有停滞的。”JoJo说。
海外事业中心团队成员
来自外部环境的困难不期而遇,大家只能耐心等待疫情的好转。就像之前的每一次难题,也是因为泡泡玛特的发展壮大和潮玩市场的逐渐成熟,而随着时间迎刃而解。
2017年,泡泡玛特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BTS),当时JoJo负责公司的PR工作。因为媒体对BTS既不了解,也不关心,她联系媒体联系得“特别痛苦”。提起玩具,人们的认知仍然是“小孩儿玩的”。那时候,“我们需要反复不断的向其他人解释,艺术玩具到底是什么?”三年过去,现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都充满了艺术玩具的身影。
转机就是这样蕴含在“危机”之中。
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严峻的运输条件下,泡泡玛特在海外的销售额依然呈上升趋势,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是我们产品真的好,它够吸引人,真的让你感受到快乐。虽然疫情只能待在家,但人们也会想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掘生活的乐趣,而且我们的每个玩具也能带给人一些心灵上的抚慰。第二,疫情期间大家在家里闲着没事,可能就上网买几个东西。”JoJo说。
粉丝在泡泡玛特的机器人商店前排队
对于泡泡玛特海外事业中心的同事来说,疫情的出现也在不经意间为他们提供查漏补缺的机会。2019年,整个团队都在海外市场快速小跑前进,让团队的几个leader在线下开会的时间少了很多,团队建设的步伐自然也慢了些许。
因此,Raymond才会说:“我们很感谢这段时间,虽然业绩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也放缓了我们对于2C业务铺开的速度,但是我们还是对这件事情看得蛮好的,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框架的搭建和思考等等。”
最大的成就感是从0到1
如今,团队小伙伴的成长是Raymond工作成就感的来源之一。“以前是自己干、自己拿成就很开心,现在更开心的是小伙伴拿成绩。”
Raymond自己也有所成长。入职泡泡玛特之后,他的工作内容由从前的执行工作转变为管理工作,让他对管理的理解获得了提升。他还做了很多从0到1的工作,刚入职两个月就被拉去谈韩国公司的项目,“做了很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以前对新鲜的事情是很畏惧的,现在是很好奇,为了做好这件事情我得学习,知识库越来越丰富了。”
海外事业中心团队成员参加团建
Kris的想法和Raymond不谋而合。看到部门的小伙伴从小白到能独当一面,在自己的职业领域不断成长,他得到的满足感远高于自己升职加薪。他在工作上最大的成就感也是从0开始去开拓海外市场。“我们在海外就好比从第一步拿着农民用的器材去一步一步地挖,去开荒,去把种子播出去,把韩国的门店开起来,机器人门店开起来。”
这是Kris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共同的理想。年轻的同事想法很简单,他们更在意他们做着怎样的事,他们做的事有没有意义。“这刚好非常符合我们海外的业务,年轻人们所希望的从0开始去做出来的这些成就,把品牌输出到海外去的这种使命感、荣誉感跟意义,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
Molly在韩国
Kris口中的使命,是泡泡玛特“给全球带来快乐”的使命。他有一个很强烈的信念:肯定会好,而且肯定能够做得更好。“只要你有这个信念去做很多准备,你所付出的也不会撒谎、不会骗人,肯定有相应的(回报)。”
他的信心也绝非白白而来,而是基于泡泡玛特的竞争力——
第一,盲盒的玩法在海外不常见。第二,对于8公分左右的PVC玩具类来讲,泡泡玛特的产品质量非常好。此外,产品设计精良,种类繁多,这些条件都“非常的硬”,为海外事业中心的市场拓展工作搭建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9月,泡泡玛特在韩国首尔开了首家海外直营店。看到“泡泡玛特”被印成韩文的时候,Raymond很感动。“假设你生了一个孩子,你把他养大了,他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可能你这心里面的感受会有那么点不一样。”他说,“那是很复杂的一种感觉,只能用感动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