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大型融媒体直播互动项目《纪录知why》推出了第四期——“和‘悬崖村’的孩子聊聊天,探班《金色索玛花》”。这期节目由CCTV-9纪录频道和CCTV-8电视剧频道联合推出,是在脱贫攻坚主题下给孩子们送上的非常有意义的开学第一课。
在本期节目中,观众跟随嘉宾一起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游“悬崖村”,并探班脱贫攻坚题材剧《金色索玛花》的拍摄现场,观看了该剧的杀青仪式。节目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和互动。他们不仅了解了“悬崖村”孩子们上学的艰难,还通过纪录片观看全球孩子翻山涉水的上学路,看到“悬崖村”的孩子们搬迁后的新生活,见证了中国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而探访电视剧《金色索玛花》的拍摄现场,观看正在热播的纪录片《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片段,他们更深刻领略到中国脱贫攻坚的决心,以及中国为解决全球贫困问题所做出的贡献。
网友们纷纷认为,这是一次有意义的直播,很喜欢这样的见证过程。“从没想到上学的路这样艰辛、这样遥远,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珍惜眼前的幸福。”“向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人至深,愿我们一起共赴美好!”
截至8月30日23:00,#纪录频道带你和“悬崖村”的孩子聊聊天#的微博话题阅读量为466.8万。在@CCTV9纪录、@CCTV电视剧、@央视新闻等微博端和央视频、B站等直播平台,节目引发了大量网友围观收看。
关注各国儿童艰险上学路 了解全球教育贫困现状
本次直播活动首先带领观众走进了四川大凉山的“悬崖村”——阿土列尔村,和村里的孩子们聊聊天。结合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片段的播放,讲述了在世界偏远地区孩子们是如何克服各种艰险到学校求学的,让观众直观了解了当前全球的教育贫困现状。
阿土列尔村位于凉山州昭觉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记者站的记者蒋林曾经多次报道过该村的情况。他在演播室向观众介绍道,这个村子海拔有1400多米,与地平面的垂直距离高达800米,从山脚到山顶直上直下的峭壁有13处。孩子们必须攀爬两个多小时的藤梯,才能到达山脚下的学校。
而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告诉观众,在全球的其他贫困地区,孩子们上学或是要穿越猛兽密布的草原,或是要面对危险万分的索桥,或是要克服超过零下50℃的严寒,或是要划着芦苇做的小船,独自穿过8000多平米的湖面。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世界仍有2.62亿名儿童未能入学,6.17亿名儿童无法阅读或解决基本数学问题。而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中53%的儿童、低收入国家中80%的儿童在小学毕业时不能阅读和理解简单故事,学习贫困率居高不下,这就是全球教育的现状。
但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这一切危险都没有阻止孩子们渴望上学、渴望求知的脚步。对这些孩子来说,知识改变命运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每天支撑他们与求学路上的危险以命相博的原动力。
此次直播带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感,在全国的孩子们开学之际,送上这沉重的开学第一课,提醒他们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意识到教育对于摆脱贫困的重要性,让他们为将来解决全球的教育公平问题而努力。就像网友说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他们拥有改变的力量。
探班《金色索玛花》助力讲好脱贫故事
随着直播的推进,在《金色索玛花》中扮演“扎伊”的彝族小演员罗梓艺带领观众走进了该剧的拍摄现场。小演员获得了网友们的“垂青”,“这个小女孩好可爱”的留言刷屏不断。
《金色索玛花》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的年度重点剧目,它由欧阳奋强导演执导,徐百慧、尹铸胜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该剧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历史使命为背景,讲述了医生万月肩负重任来到谷克德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彝族村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故事。
在演播室,《金色索玛花》的责编赵小波介绍了剧名的由来。索玛花的汉语意思是杜鹃花,它被认为是彝族的族花。在凉山,彝族人常以索玛花形容姑娘的美丽。这种花特别有韧性,象征着彝族百姓坚忍不拔的性格。
直播中,伴随着非遗传承人、彝族姑娘吉力么子扎原生态的高亢歌声,《金色索玛花》在凉山州首府西昌市举行了隆重的杀青仪式。
秉承着脱贫攻坚的奋斗精神,《金色索玛花》剧组在60天的拍摄里,克服了疫情防控、高山缺氧、路途遥远、暴雨洪水等重重困难,一直在不畏艰险,抢抓进度。
为了生动展现村庄扶贫前后的变化,剧组安排了大量高山上的拍摄,山路艰难,光是上山下山就要来回四个小时;地形地势带来的天气变化剧烈莫测,要不狂风大雨,要不大雾弥漫,有时一天就能过四季;夏日里凉山州连日大雨,剧组突然遭遇洪水,居住的酒店差点被淹,正在餐厅吃饭的导演只好右手拎鞋、左手端着餐盘紧急撤离。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剧组成员却都笑呵呵地说:“这是文艺扶贫,是我们为脱贫攻坚贡献的一份力量。”
在直播中讲述了拍摄经历后,见证了凉山州脱贫攻坚战的导演欧阳奋强这样说,“只有在中国,才有这样的扶贫大手笔。”他的发言让网友感动。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助力讲好脱贫故事,对标电视剧主人公扶贫干部万月,节目播放了纪录片《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中扶贫干部李梅的故事,引发了网友的共鸣。他们纷纷感慨,正是有了这样奋战在一线人们的付出,我们才收获了现阶段的脱贫成果。
展现脱贫攻坚成就牢记人类共同使命
直播的最后,阿土列尔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带领观众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小区参观,这就是他们的安居地。
2020年5月初,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之下,“悬崖村”易地搬迁,村民们搬入县城楼房,过上了新生活,而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新学校。搬出大山,不仅是解决了他们眼前的生存需要,更是给了他们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易地搬迁并非易事,纪录片《2020 我们的脱贫故事》中,曾经的鱼米之乡洪湖水质下降,当这里开始实行生态扶贫搬迁工程时,世代以船为家的渔民们发了愁。面对行将消失的水上村落和熟悉的生活方式,他们有眷恋,有失落,也有对未知生活的迷茫,但更多的还是重新生活的勇气和顽强。毕竟,告别了贫困,才看得见希望。看到这两个地方的人们都易地搬迁过上了新生活,网友们纷纷从“云端”发来了祝福。
此次直播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它通过多个场景的转换、虚拟与现实的交融,聚焦脱贫攻坚的“痛”和“变”,颂扬了基层工作者在脱贫攻坚中闪烁的人性光辉,和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将政治表达、精神传递有机结合起来。它还把中国正在进行的、过去从未有过的、大规模的消除贫困的工作,提升到世界的高度予以展现。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正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高度的责任担当。
本期《纪录知why》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打出的一记组合拳,它带着互联网思维融合了新媒体直播、纪录片和电视剧,整合资源活化利用,增强内容厚度,提升观察维度,聚拢受众加强互动,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传播场景。起到了拓展视野、传授知识、启迪思考、激发兴趣、传递精神的作用,在纪录片生产、传播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