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旺了 市场火了

如今,运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众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育消费持续增长,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是未来体育产业发力的方向。往北京西北方向行驶170公里左右到达河北宣化,12岁的张恩祺“熬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跃入“阔别”近5个月的游泳池畅游。

人气旺了 市场火了

2020-06-30 08: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核心阅读

如今,运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众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育消费持续增长,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是未来体育产业发力的方向。

往北京西北方向行驶170公里左右到达河北宣化,12岁的张恩祺“熬过”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跃入“阔别”近5个月的游泳池畅游。

受疫情影响,过去几个月,张恩祺只能在家进行陆上体能训练。“以前练得苦还会闹情绪,等到真没法练了,他自己也觉得缺了点什么。”张恩祺的母亲刘颖说。多番打探并进行两次核酸检测之后,张恩祺赶赴宣化,今年的夏训总算可以下水了。

到泳池戏水、穿上新款球鞋打球、观看一场精彩的比赛……千姿百态的体育生活,反映出当下城乡居民的体育需求和消费理念。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体育消费被寄予厚望。

人们愿意为健身埋单

张恩祺8岁开始学游泳,曾在国际学校系统的游泳比赛中取得佳绩。在刘颖看来,体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父母让张恩祺尝试了冰球、网球、击剑、足球、攀岩等项目,直到遇上最适合他自身条件的游泳。

不断尝试的过程花费不少,且不说冰球、击剑等项目,单拿游泳来说,花销就很大。刘颖告诉记者,泳裤分训练和竞赛两种,属于易耗品,光此项每年就要花三四千元。泳帽、游泳镜就更贵。此外,张恩祺每年还参加七八场国内外比赛,每次比赛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费用加起来近万元,这还不包括游泳课本身的培训费。刘颖说:“这些花销我们觉得和买书阅读是一样的。”

近些年,城乡居民在服装鞋帽等体育用品方面的消费持续增长,以健身、培训为代表的服务类体育消费占比也逐步提升。在前不久的“6·18”购物节上,京东数据显示,服务类体育消费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2.5倍。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首席数据官刘晖分析说:“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呈现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长期居家的人们渴望与伙伴一起运动。”

在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黄海燕看来,体育消费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市场需求,“从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向市场提供的有偿体育服务转变过程中,人们已经开始认可体育的价值并愿意为此埋单,这是人们多样化生活需求的反映。”黄海燕说。

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刚刚结束的端午节小长假,北京国贸商城一家经营运动装备的店铺日客流量达到1500—1800人次,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店长冯彦娜和同事为店铺“引流”下了不少功夫:鲜艳颜色有利于吸引年轻女顾客和情侣;男性顾客购买目的性强,要把主打专业性的装备陈列在偏僻位置;休闲商品区要安排懂时尚穿搭的店员……这些苦心换来了业绩的增长。但在冯彦娜看来,与以往节日日均3000人次的客流量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线下销售额在5月已经实现同比增长,关注线上消费者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冯彦娜说。

今年3月,这家店铺和京东合作尝试“直播带货”,仅3个小时,订单量超过1500单,销售额达到79.5万元。“线上消费可以将实物、场景和服务更好地关联,我们希望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产生这样的体验:京东真懂我。”京东运动总经理王学松说。“现在70%的到店顾客对自己从事的运动项目非常了解,他们希望店员能准确地提供产品,满足他们的运动需求。”该店副店长张震自己是一名体育爱好者,拥有百场以上马拉松比赛经历,这有助于他高质量答复顾客的咨询。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向线上转移,这是今年以来业界的普遍感受。今年“6·18”购物节,京东电商平台体育品类商品销售额同比上涨30%。刘晖表示,随着供应链的壮大,体育商品得到充分细分和拓展,如今电商平台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拉动体育产业发展

端午节前,记者在专门经营体育用品的迪卡侬店随机采访,家住北京朝阳区的李阿姨说:“退休后才学打羽毛球,别人送的球拍坏了,现在想买一支更好的。”李阿姨的丈夫蔡先生酷爱钓鱼,他告诉记者,经常到迪卡侬买各种装备,每年为了钓鱼仅交通费一项就花费两三万元。

目前,迪卡侬在国内100多个城市开设了300多家实体商店。迪卡侬提供的数据显示,4月以来,迪卡侬的营业额陆续恢复到往年同期水平,今年“五一”假期,实现客流同比增长,市场恢复势头良好。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的频次也不断提升。京东数据显示,每次大型马拉松赛事前一个月都会出现相关装备和保险的购买高潮。“这说明喜欢和坚持运动的人变多了,说明健身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王学松说。“大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从长期看体育产业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黄海燕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30日 15 版)

(范佳元 李 硕)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