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亿物流市场巨变,传化智联坐拥主场之利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2-12 16:32:01

给上汽通用做物流配送的白马物流,是传化投资的一家物流企业,上汽通用对送料车的时效要求精确到分钟,每隔5分钟要发送物流车位置信息,还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时盘库存。

这些精确到分钟级的操作背后,意味着拼供应链时代到来了。

这只是站在制造业顶端的汽车行业对精益制造的要求吗?“五环外”,大量的制造企业还在手工派单、手工信息收集,大量的资源错配、大量的滞后,80%社会物流还是低小散乱。

蝴蝶已经停驻在供应链上拍打着翅膀。政策风向标预示着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在往更深的深水区走,现在是要用供应链视角去思考全局,整个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要共同参与整体竞争,才能让企业获得整体竞争优势,而社会物流这个碎片化行业要高度集中化。

千军万马中,谁能超越对手抓住这个机会?那些拥有过千亿市值/估值的巨头太会讲故事了。挖掘A股那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近期,传化智联颇受关注。今天,我们看一下从2000年就入局社会物流的传化智联,一家拥有制造业基因的企业怎么打这场大仗?

18年干了三件事

传化智联的战略,是用极简的“物流+”表达的:物流+互联网+金融。

这里面产业逻辑很清晰:依托线下公路港物流中心这个庞大底座,供应链就像血液一样,把上下游产业串起来,把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串起来,形成控制力。

这个控制力有多大?用一个细节体现,去年传化支付正式获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截至2017年底,支付流量达到1786亿元。

这是一个巨大的操作系统,也是一个社会化合作的大生态,传化能调动多少资源?在于它这18年里干了三件事。

第一,在中国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公路港“底座”。

截至20186月底,公路港全国化布局150个项目,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覆盖绝大部分枢纽城市,省会城市首当其冲,还加快在成都、西安、郑州等城市打造升级版公路港。

如果止步于此,传化就只是个收租子的“物流地产商”而已。

第二件事,传化是搭建平台和网络,通过智能系统建立起网络协同效应,给传化物流装上一个“智慧大脑”。

这个大脑怎么运作?

这是浙江一家年销售额28亿元的化工制造企业,上游连着2000多家供应商,下游服务5000多家客户,年订单18万笔,由11家物流承运商调度1500多辆车提供运输服务。销售内勤桌上三台电脑,一台用ERP系统对接发货;一个给物流企业发布运单信息;一个车联网系统,监控企业跟外界的车。

这是典型的孤岛和断链——企业内部的ERP、仓储、运输、财务等系统各自独立;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各自运作;前有成品库、后有原料库还不够,还要在客户周边租仓库保证响应速度。

物流领域毛利只有8%-12%,如果增加10%效率,对于制造企业、物流企业都是质的飞跃。接入传化网后,一个人用三台电脑完成的事,一个系统就可以解决。ERP出来的时候,运输端就知道派什么车提货,需要派几辆车,需要多少人装卸货。订单执行时间从17小时降到13小时,车辆排队提货时间到3小时降到0.6小时。

传化物流干的第三件事,将支付体系连接进传化网,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供应链金融服务。

传化支付目前已拿到支付、保理、融租、保险经纪等全牌照,起飞的“跑道”铺就,“天眼”也已睁开——能够通过物流系统指导商贸企业经营状况。

在这三大基础设施之上,传化又构架了物流供应链、金融、智能制造服务、采购信息查询、运力调度六个平台,进行模块化运作。

驱动力与护城河

一个业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横跨七个经济带的物流操作系统,它驱动的商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到底有多大——

截至2017年底,服务物流企业达17.5万家,调度车次近10万车次/日,会员车辆211万辆,人流量21万人次/日。

在这个操作系统驱动下,“通道+枢纽+网络”叠加后的化学反应惊人——货车平均配货时间降低到9小时,企业综合物流成本降低40%以上。

成都公路港不光缔造了日均加油2000辆的“全国最赚钱加油站”,不光整合物流企业为当地节约上千亩土地,这个聚集大西南85%以上货源信息的巨大枢纽,其势能助力西南地区链接上“一带一路”南下大通道,打通东南亚昆曼大通道,使西部地区一下从开放的末梢变成前沿阵地。

当技术、产品、资源趋于共享时,还有比建立起一个强大驱动力的底层基础设施更宽更深的护城河吗?

生产性服务业2019年或成价值洼地

2019年,传化智联定下的目标是服务百万制造企业。传化智联执行总裁陈坚预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2019年会是价值洼地,传化大面积服务制造业的时候到了。

抓住供应链变革这个关键机会,传化就能腾空而起,抓住第二条增长曲线,真正成为一个用户驱动型企业。

经济寒冬期,即便你内心不情愿,也会被倒逼走到这一步,这时候转型成功率没那么高,但你迈不开这一步,只会死的更快。

政策风口又在助推趋势,大家都注视着风口上的幸运者。不过,只靠机会崛起的企业都是速生速死,一切都是18年积累的脚注。

产业互联网不相信弯道超车

一个12万亿市场,多少互联网巨头虎视眈眈。

这些年来,在物流领域这些名字异常活跃,红杉资本投资21家;普洛斯3年投了36家物流企业;阿里巴巴20家,菜鸟网络15家;腾讯14家,其中6家独角兽。阿里在物流科技投资数量几乎与普洛斯相当。

来自互联网的巨头们把快递行业吃透了,当它介入社会物流时,才发现要想改写格局,仅从技术切入无法获得话语权和定价权,这个时候再去干传化曾经干的事,来得及吗?

线下布局公路港,涉及到土地、指标、规划,拆迁,难度很大、成本很大,而适合物流港的节点资源也就那么几个,“物流枢纽”注定了高门槛。传化扫过之后,后来者还能用钱再烧出一个庞大基座吗?

第二个高门槛就是,懂制造业吗?懂场景吗?如何从制造业角度理解供应链?

传化,一个靠一桶桶靠卖助剂成长起来的企业,和拼多多这样一年速成独角兽、不到三年赴美上市,敲完钟市值就逼近京东的互联网公司,产业逻辑太不一样了。

当互联网巨头齐齐实施“B计划”时,传化突然发现自己坐享巨大的主场之利。

传化做化工起家,上万个品种,上千个系列,这种复杂的制造,在供应链环节,什么叫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需求,再没有比传化更懂制造业痛点了。

人人都想做中国货运市场的Uber,用大数据能改变传统物流。鼎盛时期,整个市场冒出两三百家做车货匹配APP的。

现实是,物流离大数据太远了,连收集都是问题。肉体都不存在,灵魂又附哪个体?

最高的门槛在这里,传化在供应链上建立起来的能力不是资本催熟的,也不是顶层设计出来的,而是18年来基于企业自身场景和市场需求,一步步自然而然培育形成的。这就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物流枢纽建设特意强调的——“从市场培育角度,就是要更加倚重市场的自身作用,不能被人为的规划和布局框死。”

18年培育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留下的是一个健康的、充满活力,效率最高的肌体。这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
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你下注谁?

事实上,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通道+枢纽+网络不是叠加,而是围绕技术、质量、成本这些要素,高度协同、高度融合、高度共享,它会有带头大哥来引领,会优胜劣汰,但赢者通吃的马太效应将变成利益共享,合作共赢。

传化智联和菜鸟、三通一达、顺丰都有合作;传化也没必要去研究什么算法,跟海康威视合作搞人脸识别、车辆识别;跟电信合作,借用它的物联网资源。

拥有制造业基因的传化智联在这场18年进化中,对“做与不做”的边界有非常清晰的界定,传化智联执行总裁陈坚说,传化网的核心是构筑基础平台,其他平台跟传化是协同关系;在平台化构建中,哪些是传化自己必须要做的,哪些是要和合作伙伴一道做的,哪些是要链接外部平台,不是我要做的,必须要有清晰界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