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电 (夏守智)本月以来,中国官方密集发声,介绍为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推出的新举措。畅通融资渠道,打破准入障碍,优化营商环境,保护民企权益是其中重点。
月初,在北京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廓除“民企退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杂音,直面民营企业发展困难,指明营商环境优化方向。随后,多位中央部委、金融机构、地方党政负责人陆续接受官媒采访,直面民企当前“痛点”与“难点”,释放改善民企发展环境的政策利好。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痼疾”。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正加紧优化政策,大型金融机构亦加强中小民企贷款业务,欲着力化解民营企业融资沉疴。
一方面,中国央行增设民企信贷投放指标及额度,设立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适度放宽了民企融资的机制限制。央行今年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达3000亿元人民币,是历年来额度增加最多一年。针对银行业“选择性放贷”状况,银保监会正加大整治力度,让银行业金融机构愿意做、能够做、也会做民营企业业务。
另一方面,多位国有商业银行负责人表态,将调整考核机制,纳入小微企业指标,激发业务人员服务民企的内生动力;并加大金融科技建设和使用力度,推进普惠金融,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切实帮助。
在一些特定领域,民营企业面临准入障碍。民企手脚被束缚的同时,由于缺乏竞争,某些垄断型企业效率低下、竞争力弱。
下一步,工信部将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军工领域。具体来说,一是通过实施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式商用,深化宽带接入网业务试点,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电信运营领域;二是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发展。
商务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3项措施中,也包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备案管理制度,公平公正执法,维护民企合法权益。
有关营商环境优化,各省以精简行政事项为中心的改革措施令人瞩目。
例如,广东省推进“放管服”改革,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行政审批总量压减比例超过50%。
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省市县三级共1449项办事事项全面标准化,可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分别占同级总事项数的100%、99.6%、99.2%。
山东省以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为统领,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今后将对标世界银行“企业营商环境指标”,划清政商关系“安全区”,营造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文化氛围。
中国官方正从两方面加强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
一是积极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民营企业良性发展,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基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围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目标,健全竞争政策体系,坚持竞争中立原则;司法部计划在今年底前,集中清理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有悖于平等保护原则、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二是多措并举,增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安全感。最高人民法院将切实转变司法理念、增强民营企业安全感、保护自主经营权、保护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破解执行难,开展涉产权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司法部也会加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公开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清单。
这一轮政策利好还在不断释出,实际成效有多大,多强尚需时间观察和检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