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台117条举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作者:李梦婷 蒋若静 林艳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8-08-01 09:35:24

《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发布

北京出台117条举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北京出台117条举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图示文字/本报记者 林艳

《北京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要举措的行动计划》昨天正式对外公布,提出减量发展、科技文化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等九个方面共117项改革措施。《行动计划》勾勒出本市改革减量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大特征,透露出改革强烈的政策信号,提出各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作为改革第一责任人,各区各部门要确定时间表、路线图等。

九大改革方向

突出营商环境

《行动计划》全文近万字,共11章、117条举措,涉及九大改革方向,减量发展、协同发展、文化科技、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城乡治理、生态大气、街道改革、民生改革。这九大方面,北京将如何改革施力?每一方面的改革重点何在?未来将会有哪些具体改革行动?这些,都化为一条条具体举措明晰在列。

第一,减量发展,共13条具体举措。未来首都的新发展特点在于“减量”,建设用地减量,建设区外的城乡用地同样减量,实施新的产业禁限目录,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

第二,协同发展,共9条改革举措,京津冀交通、生态、产业仍将继续取得突破,通州与廊坊北三县将整合规划。

第三,文化科技,共13条改革举措,“三城一区”、“三个文化带”将重点建设。

第四,对外开放,共18条改革举措,服务贸易业、金融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将逐步降低或取消限制。

第五,营商环境,共29条具体举措,涉及优化政务服务,让信息取代企业、群众跑腿等重要举措。

第六,城乡治理,共11条具体举措,将完善北京的“城市体检”机制,加强城市设计。

第七,生态文明,共8条具体举措,河长制、排污证、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都将成为本市生态文明治理的新体制;

第八,街道改革,共8条具体举措,涉及将按照“综合化、扁平化”原则进行街道党政机构改革,还将大力推进社区减负,赋予街道乡镇更多自主权等内容。

第九,民生改革,共8条具体举措,涉及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各个民生领域,将进一步普惠、均衡、合理规范。

纵观九大方面、117条改革举措,其中营商环境改革最为突出,共有29条具体举措涉及,数量最多;对外开放举措次之,共涉及18条内容;减量发展、科技文化改革举措,也均高达13条;城乡治理,涉及11条内容。由此不难看出本市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方向和目标任务。

勾勒改革三大特征

减量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今年5月曾表示,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减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成为首都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

《行动计划》勾勒出了北京市未来改革的三大特征,即减量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第一,突出减量发展,《行动计划》专门用一个章节提出构建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建设用地减量、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机制等硬性要求。

第二,突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目标就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此外,《行动计划》突出高质量发展。4月,北京市委召开区委书记会,市委书记蔡奇要求,带头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个创新发展新引擎。抓紧落地实施十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集中抓好优化营商环境,以开放促发展等。《行动计划》在深化科技文化体制改革、以更大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列出了多项改革措施,其中多项措施聚焦高质量发展,比如具体提出了完善资金投入、空间用地等配套政策,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大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及土地、人才、财政等3个综合配套政策落地等。

《行动计划》透露强烈政策信号

深化改革抓实抓深抓新

《行动计划》除了勾勒出减量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首都深改全景图之外,在工作要求和制度安排上十分缜密,要求工作抓实、抓深、抓新。

抓实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党委(党组)要切实承担起改革开放的主体责任。各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当好改革开放领头人。

抓深上,《行动计划》要求各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推进、扑下身子抓落实,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在关键问题上敢于担当、敢于较真碰硬,确保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抓新上,《行动计划》要求,各区各部门要按照行动计划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新成效。各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新部署新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开拓、锐意创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结合本市实际拿出更多创新性强、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切实推动首都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林艳

深改辞典

政务服务“一张网”

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北京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北京市统一行政审批管理平台、北京市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库在内的三大智慧平台已经打造完成,将逐步实现数据互认共享,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通俗地说,市民可以坐在家中通过网上服务资源了解办事程序、需要准备的材料、预约办理、查询进度等,而不必一趟一趟地跑窗口。

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今年7月5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本市将在2018年底前,编制完成网上办事清单,并推出一批网上办事事项;在2019年底前,建立网上办事规范化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细化明确相关工作具体要求,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成为全市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总门户;到2020年底前,推动互联网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建成覆盖全市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全程帮办”制

本市要求探索推行“全程帮办”制,即涉企事项中,由中介机构或政务大厅相关工作人员全程指导帮助企业进行办理。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助推器,帮办服务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区招商引资软环境的实力体现,更是实现地区间差别竞争的一张王牌。

“一号通”

本市要求按照“便民利民、应并尽并”原则,进一步推进政府服务热线整合,按照控制增量、消化存量、便民高效的原则,将政府有关机构设立的服务热线纳入市综合服务平台,最终实现全市政府服务热线“一号通”。也就是说,公众再也不用死记硬背五花八门的服务热线号码。

“一枚印章管审批”

通过探索建立行政审批机构,实现流程再造,重点推行“一窗受理、合并审查、集约审批、一站办结”的审批模式,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其好处在于,通过倒逼政府职能转变,重点解决“权力碎片化、审管不分、以审代管、服务效率不高、投资贸易不便利”等问题。

“城市体检”评估机制

北京要建立常态化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对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动态调整,并结合第三方评估分析,总结发现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下一年度实施工作的对策建议。

社区减负

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规范社区考核评比活动,清理社区工作机构和牌子,精简社区会议和台账,严格社区印章管理使用,整合社区信息网络,增强社区服务能力。

北京“双枢纽”机场运营模式

北京“双枢纽”机场,即首都国际机场将与北京新机场形成联动运营模式,将主要按照联盟方式进行运营,星空联盟以首都机场为主枢纽,天合联盟则以新机场为主枢纽,“双枢纽”机场形成合力,构建北京“双枢纽”机场运营模式。

街区责任规划师制度

街区责任规划师可从专业角度,为各街道和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责任片区内的规划建设管理相关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协助各街道组织公众参与、规划公开等工作,推进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去年8月7日,“责任规划师”率先试点落户东城,中规院、清华同衡、北京工业大学等12家知名设计院和大学向全东城17个街道分别派遣由2至3名责任规划师组成的团队,全程参与街巷设计和实施。

“一会三函”

即北京市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其适用范围包括城市副中心的道路、停车设施、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试点期三年。“一会”是指市政府召开会议集体审议决策;“三函”是指前期工作函、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施工意见登记书三份文件。项目单位只需满足“一会三函”4项前置条件即可开工建设,其他各项法定审批手续在竣工验收前完成即可。

北京互联网法院

北京是互联网企业集聚地,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案件大多与网络纠纷有关,如电子商务交易纠纷、网络支付纠纷、网络金融借款纠纷、网络著作权纠纷等。北京成立互联网法院能完善互联网诉讼制度,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水平。

文/本报记者 李梦婷 蒋若静 林艳

图示制作/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