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的开通,我国进入高铁时代。截至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万公里,普速铁路10.2万公里,我国铁路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而保证列车安全高速运行的关键技术,就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实现列控系统技术和装备的自主化,不仅可以有效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更是捍卫我国铁路核心技术安全、保障铁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但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此前一直被德国、法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垄断,严重束缚国内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的自主发展。国家《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加快通信信号装备升级改造,加强系统集成和自主创新,提高列车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水平和运营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推广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运行控制系统,全面提升普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的装备水平。大力推动我国铁路列控系统设备的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对破除国外产品技术壁垒,减少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对外国的依赖,及时响应铁路快速发展和复杂多样的应用需求,构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列控系统技术体系,保障我国轨道交通的安全可靠运营,保障信号设备的持续运用维护,实现中国铁路走出去,都是非常必要的。
铁路交通在国内仍属于政府垄断经营,列控系统自主化研发的重任自然也落在了央企中国通号的肩上。中国通号既是世界级的轨道交通控制信号龙头,同时也处于国内铁路交通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一直负责列车弱电信号系统研发尤其是列控系统研发的统筹规划。为实现突破,中国通号在北京已建成全球仿真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综合实验室,该仿真实验室能够同时开展2000公里高速铁路、1000公里城际铁路、100公里地铁、5个铁路大型货运编组站的综合仿真测试。截至目前中国通号累积积累的案例库已超34000个,比国外同类企业案例数量的总和还要多,丰富的样本数据为国内列控系统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国通号如今终于实现重大核心技术突破,成功建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标准(CTCS),产品也已实现百分之百的国产化,可彻底摆脱对国外垄断技术的依赖。目前中国通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层次列控系统已可满足国内高铁、普铁、地铁及城际等多方面的需要。例如由中国通号主导研发的全球首套时速350公里高铁自动驾驶系统(C3+ATO)已顺利完成实验室测试,即将进入现场试验,这标志着我国高铁列控系统已经由需专人操控进入到自动驾驶的阶段。更让人为之振奋的是,目前已在建的京张高铁是复兴号列车的智能升级版,按既定规划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
据中国证监会IPO最新公布显示,轨道交通行业有两家企业处在IPO进程中。资料显示,交大思诺是从事中国列控系统相关设备研发的厂家,同时也是中国通号列控系统的一家重要供应商,其一自主产品轨道电路读取器长期以来为通号列控系统的核心部件,看来中国列控系统厂家对破除国外技术壁垒,减少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对外依赖方面,国内厂家之间积极开展着紧密合作。该公司一直聚焦在铁路运输自动化控制领域,集中力量进行列控系统的自主开发,直接对标行业巨头西门子等国外厂家,专注研发机车信号CPU组件、轨道电路读取器和应答器系统三大类,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42亿元,实现净利润约8557万元。目前交大思诺处于IPO已反馈阶段,上海主板排名136位,东方花旗证券保荐机构,本次募投列控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及列控产品升级及实验室建设等项目。另外一家深圳通业科技处于预披露更新阶段,本次募投轨道交通电气装备扩产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