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投资研讨会召开 专家预测对美投资规模大降
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陈剑)近日,全球化智库(CCG)举办“从首轮全面经济对话看中美经贸投资前景”研讨会,中美经贸专家就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成果、中美贸易及投资前景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CCG主任王辉耀首先介绍了研讨会的背景和意义。他表示,全面经济对话的顺利举行,是落实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重要共识的建设性一步。双方在对话中高度肯定了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的执行情况,讨论了中美经济合作未来一年计划,确立了宏观经济政策、贸易、投资、全球经济与全球经济治理四大合作领域。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对全球都有重大影响。此次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结束后,美国没有召开预定的媒体发布会,美媒的解读与中方也不尽相同,智库需要适时提供专业解读和建设性的建议。
CCG高级研究员、原中国驻旧金山、纽约领馆商务参赞何伟文表示,这次中美全面经济对话美方重申缩减逆差,要求贸易平衡。可见在对华贸易方面,特朗普政府的目标与中国不同,特朗普的中心诉求是大幅减少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而中国是框架性、战略性的目标。在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方面,美国认为不是市场原因造成的,而是由于中国政府对国企的补贴、低价竞争和不公正的做法造成的。
何伟文指出,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原因不是由于中国对增加美国进口不积极,而是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问题。症结不在于中国,而在于美国。从数据上看,美国的贸易逆差对美国是持续且无害的,对其国际收支、经济增长和就业率都没有太大影响。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认为,短期内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问题没有迅速解决的可能性,美方没有太多的政策空间,中方也没有政策回旋的余地。美国的产业政策、货币政策都不太有利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所以美方只能用贸易限制措施。而这些措施也必须在美国贸易法律框架之内运作,特朗普的政策余地不是很大,所以希望中国做一些让步,更多地开放。
崔凡还指出,中美应该重启BIT(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对外投资还有开放空间。在全球要素与重大利益关系上,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利益诉求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但在具体产业之间,中美横向关系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认为,之所以这次全面经济对话没有出现联合公报,是因为谈判的结果“不够好”,但没到“不好”的程度,至少双方没有负面的言论。
他表示,美国1975年出现贸易逆差,42年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且日趋扩大,没有改善,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元本身。1973年,美元脱离金本位之后,成为不受羁绊的全球货币。一旦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主导型的国际性储备货币,它的贸易一定出现逆差。美国现在需要决定到底是强美元还是弱美元。如果强美元,美国还能主导世界,全世界对美元有需求,才愿意向美国出口;如果美国通过一系列操控把美元变成弱美元,美国的出口能增加,但美元的国际地位就会丧失,对世界的掌控能力削弱,这对美国来说是两难选择。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卢进勇7月刚从美国调研回来,他总结出三大结论。首先,今年中国对美投资出现新变化。投资规模会下降,像2016年那样高歌猛进的海外投资势头不再,预计今年的投资总额会从去年的四百多亿美元下降至一百亿美元;大型并购项目也会减少,不会有几十亿美元的大项目;房地产、酒店和文化等投资活跃行业由于受到对外投资调控,会大幅降温;对外投资类型和国内的产业转型会结合得更密切,技术寻求型和产业链型投资近期增长较快。第二,美国经济正处于回暖状态,企业家大多看好美国未来经济走势,尽管存在投资管控,对美投资仍有较大增长潜力。第三,中美关系出现新格局,在投资方面,正由单向转为双向投资,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对美投资增量与存量都已超过美国;而在贸易方面,则从过去中国过度依赖美国转向相互依赖,美国正努力寻求让中国扩大开放,从而减少贸易逆差。
他着重强调,我们不要追求顺差,顺差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的话,副作用也很大,大体平衡是最好的状态。最后,他指出,对于中美经贸投资前景应保持乐观,不断寻找新战略、新格局和新思路。